見習記者高翔
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可以,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減少資源浪費,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有利于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管理水平、居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近年來,海口市也多次開展了相關試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我國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仍然處在起步階段,群眾觀念不強、基礎設施不足、具體實施困難,在總體上與國外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要想探究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垃圾分類處理之路,還需要各個城市和地區積極開展探索和實踐,迎難而上,加強宣傳,先點后面。
海南作為生態省,在近幾年的開發建設中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而較高的資源循環利用率也是體現生態友好的一個方面。因此,繼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很有必要,也是省情的客觀要求。省政協六屆四次會議提案中,委員們也對我省的垃圾分類工作十分關注,建議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水平,讓生態省名副其實。
百姓聲音 我們分開丟, 最后又合起來運
90年代,海口就進行過小范圍的垃圾分類試點,效果并不好;到2000年,海口把垃圾袋裝收集和分類收集工作安排在5個物業轄區同步展開,幾年后垃圾袋裝工作得到較好的落實,但垃圾分類進展緩慢;2002年底,海口出臺方案,翌年開始試點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設置了便于區分的上千個環保型分類垃圾箱替代原來的垃圾圓桶;然而,到2010年,街頭一黃一綠兩個一組的垃圾分類箱仿佛是擺設:市民意識行動沒跟上來,各種類型的垃圾還是繼續混扔,環衛工人也干脆一起收運。
對一些垃圾,市民并不能完全正確的區分屬于哪種類型,記者在海口市街頭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大家往往都僅能說出飲料瓶、紙箱屬于可回收垃圾,其他例子就舉不出來了。在采訪中,瓊臺書院的學生秦曉森的話也道出了大多數市民的看法:“反正垃圾車來收的時候都倒在一起拉走了,所以大家分類正確或者錯誤也沒什么意義。”
相較于街頭設置的分類垃圾箱,我市大部分居民小區沒有設置分類垃圾桶,居民往往都是將家中產生的所有垃圾裝在一個袋子里直接丟進垃圾桶里,沒有培養起分類意識和積極性。家住坡巷社區的李文靜告訴記者,只見過垃圾分類宣傳,沒聽說過誰會在日常生活中這樣做,“別說我不懂分類,就算我懂了、我分好了再丟,我也沒看到小區里設置有不同的垃圾桶啊。”李文靜說。
委員建議 加強引導、完善設施、健全法律法規
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一方面需要群眾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完善分開收集、分開清運、分開處理各個環節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協委員詹漢欽也從幾個方面提出了具有現實意義的建議。
提高市民的意識和積極性是推進垃圾處理工作的前提條件。學校、社區可以利用多種宣傳手段,提高民眾垃圾分類意識,還可以聘用各小區物業宣傳員和保潔員在社區內宣傳并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建議在居住小區設立“可回收垃圾收集日”、設立“社區可回收垃圾收集便民服務電話”,調動街道、居委會、物業公司、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環衛企業等單位的力量,宣傳和發動居民按照具體要求去分類丟垃圾。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必要條件。建議盡快制定改變市、區兩級環衛作業隊伍傳統垃圾混合收集運輸方式的實施辦法,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的垃圾作業模式。通過行政許可,規范垃圾收運服務主體,扶持和發展具有專業化、社會化、規模化的收運主體參與垃圾分類收運,逐步建立規范有序、適度競爭、監管有效的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體系。
完善政策法規,用行政和經濟手段推進垃圾分類的實施。在政策機制上,可以考慮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垃圾源頭減量、實行垃圾分類的執行力度;制定政策,對按標準要求進行分類投放的單位和市民給予獎勵,對不認真進行管理的小區或不實行垃圾分類的居民,屢教不改者,進行教育并給予相應處罰。加快研究用經濟手段促進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的收費管理體系,逐步實現計量收費。
政府探索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開展新一輪試點
雖然工作難度大,推進步伐緩慢,但海口市的相關職能部門從未放棄垃圾分類工作的探索。2010年,海口啟動試點工作,在全市范圍選擇有代表性的50個單位、35條道路進行垃圾分類收集,更換新的分類垃圾箱,培養市民意識;2014年3月,在充分總結以前試點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海口再次重啟垃圾分類試點,劃定了4個區每區的1條道路1個住宅區。2015年開始的“雙創”工作,對城市和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空前,市“雙創”工作指揮部進一步明確分工,要求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共同將環境衛生工作做實做好。其中,對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工作也給予了重點關注,在“雙創”宣傳欄里,垃圾分類知識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記者在市環衛局了解到,目前政府正在逐步對不同類別垃圾處理終端進行完善。去年12月,為加快推動海口市餐廚垃圾和糞渣無害化處理工作,對這兩類垃圾的處理服務進行政府購買,以促進分類垃圾的處理水平;在秀英區西海岸長天路與藍海路交會處設立了海口市廢棄家具處理場,自1月25日起,凡海口市產生的廢棄家具可運往該場處理;1月20日,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工程啟動驗收,擴建項目的三號機組整套試運營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預計2月初并網發電。
針對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市環衛局方面已經制定了方案,計劃1月底開始,啟動秀英區石山鎮、龍華區龍橋鎮、瓊山區云龍鎮、美蘭區演豐鎮農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推行垃圾分類、源頭減量、開展村民自治管理、加大設施建設,其中,對垃圾分類收集、分開運輸、分別處理均有明確的、可行的措施。市環衛局副局長云一鳴表示,垃圾分類處理任重道遠,環衛局方面廣泛聽取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將會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切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相關鏈接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報紙、圖書、包裝紙等)、塑料(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制品、飲料瓶等)、玻璃(碎玻璃、玻璃瓶、鏡子等)、金屬(易拉罐、罐頭盒等)和布料(衣物、桌布、鞋子等)五大類。值得一提的是,紙巾和廁紙等水溶性較強的紙制品不屬于可回收的范疇。這些可回收垃圾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不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廚余垃圾(包括剩飯剩菜、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有毒有害垃圾(廢電池、燈管、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其他垃圾(除上述垃圾之外的磚瓦、渣土等難以回收的各類廢棄物)。對于廚余垃圾可以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有毒有害垃圾需要專業部門單獨回收處理消除毒性,而其他垃圾往往采用衛生填埋的方式處理。
根據海口市環境衛生管理局網站的垃圾分類細則,在居住小區,生活垃圾實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廚垃圾”三分類;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實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二分類。對垃圾容器的顏色設置要求為:可回收物收集容器為綠色,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為藍色,餐廚垃圾收集容器為灰色。
(海口網1月29日訊)
?
?
相關鏈接:
省政協委員建議: 搭西環高鐵快車發展西部旅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