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似乎已經達到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可擁天下物的狀態,不論是國家的發展還是地區的進步抑或是產業的繁榮都與互聯網息息相關,從而形成“互聯網+”模式。順應互聯網發展,跟隨大數據的趨勢已經成為時代的標志。而海南的發展也勢必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省兩會期間,“互聯網+”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共同關注的話題,如何借助“互聯網+”的平臺打造更美麗的海南成為兩會討論的焦點。
見習記者?孫衍玲
隨著瓊海市大路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在亭子坡村稻花香牛莊品味當地美食。見習記者?趙曉龍?攝
全面迎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互聯網+’時代正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生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边@是省政協委員林秀才對“互聯網+”地位的肯定,他認為海南的發展必須全面借助“互聯網+”。
在“互聯網+”的時代下,海南應該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發揮好互聯網的優勢?林秀才建議出臺鼓勵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措施,完善法規規章和政策體系,把“普降細雨”的普惠政策轉變為“下透雨”的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出臺扶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的具體政策,重點扶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行業。要適時制定和完善互聯網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保障??谥腔鄢鞘薪ㄔO健康有序發展。
“互聯網+”的時代需要人才的支撐,省政協委員符鳳蓮建議我省設立研究院,培養、發掘互聯網高層次人才、開展互聯網產業研究和政策咨詢的實體性機構。林秀才建議通過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實施“多渠道引進、多層次培養”的人才戰略,多措并舉,構建一支數量大、結構優的互聯網人才隊伍。充分利用我省高校資源開展深層次合作,探索和實施人才訂單培養模式,實現教學、科研、實習、培訓、就業“五位一體”,為互聯網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互聯網+農業”?使傳統農業走向世界
海南作為農業大省,順應“互聯網+”的大趨勢,把熱帶農業經濟推向世界是推動海南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自2015年5月開始,我省陸續啟動10個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旨在用“互聯網+”的理念、思維、技術貫穿農業全產業鏈,發揮產業綜合效應。為農村、農業、農民插上互聯網翅膀,使得各地“深閨”之中的特色農產品得以走向更大更遠的市場。
對于如何更深入更好地發展互聯網農業小鎮,進一步發展“互聯網+農業”,促進我省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助推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臺盟海南省委會建議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體系建設。主要是建立健全政府有關部門與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協調聯動機制,加強經濟金融信息交流,動態掌握農村電子商務融資需求,努力形成“銀農聯姻、共謀發展”的金融支農新局面。
省政協委員符國文、賴英群則建議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業運營平臺。他們認為,伴隨著互聯網農業小鎮的建設,農村各種各樣的交易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是數量大,規模小,沒有足夠的影響力,政府也難以在資金和政策上逐一給予扶持。因而應集中政府有限物力,在每一個互聯網農業小鎮著力打造一家標桿運營平臺,作為具有政府公信力的交易平臺,從而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對于如何持續性發展互聯網農業小鎮,臺盟海南省委會建議政府應將電子商務培訓納入新農村人才培養年度計劃,將電子商務培訓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省政協委員陳克文也提出,政府要加大“互聯網+農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農村青年創業,實施互聯網農業人才培養工程,加大創業培訓和互聯網培訓,努力培養一支既懂得農業又了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借助“互聯網+”?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
當前,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而“互聯網+”的發展似乎為供給側結構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兩會上,省人大代表林青山提出構建互聯網思維,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公眾對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農業資源環境制約、農業生產結構失衡、農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日益突出。在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方面存在脫節問題,在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的雙重擠壓下,農業比較效益持續下降,盡快進行結構性改革,構建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高效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勢在必行。
林青山建議利用互聯網,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把互聯網技術和食品加工業深度融合起來,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研發、生產、管理、營銷和物流等業務上,進行科技創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科學化方案,實現區域性布局,專業化生產,促進第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優化結構、節省成本、提高品質、通暢流通。通過強勁的物聯網和系統集成能力,發展更為方便、友好的客戶界面服務,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對農業產業各個環節的預警分析、合理規劃、科學運行、監控溯源等進行智能化管理,確保高效安全地發展現代農業。
在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背景下,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有積極運用最新科技,改造生產結構,用最新的科技去改造生產關系,才能使經濟、社會得以生存發展。互聯網,它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它不只是增加產量和提高效率,還能實現生產力的變革。我們要擁抱互聯網,努力創新,讓新老利益相互和諧,共同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鏈接
“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地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供給側結構改革是指要提高產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做到供給與消費者需求相符合,而不是供給與需求簡單的數量平衡。
(海口網1月30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口“互聯網+”消費活動之2016珠寶樂購匯 1月31日啟幕?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