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公里之外的土雞、百余公里之外的冷水魚、30公里之外的牛羊肉……隨著中國農歷春節臨近,甘肅武威市年輕上班族萬雄這幾天始終顛簸在“上山下鄉”的路上,將數月之前和朋友們一起提前預定的“土味”搶搬回家。
“現在過年早已不再簡單追求吃上肉,而是更講究‘土味’和健康。”萬雄告訴中新社記者,相比日子并不寬裕的前些年流行“進城辦年”不同,如今帶有濃郁鄉土味的“土貨”漸成為城市民眾追逐的香餑餑。
萬雄表示,以前過年都是在家門口的年貨市場或超市購置年貨,但這些年大家的生活普遍“好過了”,購置年貨時也開始“挑剔”起來。相對于出自工廠里的食品,這些鄉村“土味”都是在漫山遍野里散養、吃草和蟲子長大的,盡管價格要貴一些,但味道更鮮嫩,這也讓年味變得更濃。
萬雄說,如果不提前幾個月預定,年前根本買不到。他今年搶到的這些年貨有的是早早托人四處打聽預定到的,有的是開車往返數百公里去大山深處的村莊里挨家挨戶打聽購買的。雖然僅土雞就買到了20多只,但幾個朋友還是因為“分不公”而一度鬧起了“別扭”。
記者注意到,隨著近年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長期以來“進城辦年”的傳統趨勢開始悄然轉變,“下鄉辦年”成為城市居民營造年味和追逐健康的流行趨勢,尤其是純天然飼養出來的家禽一時成為稀缺物,這在春節前顯得尤為稀罕。
隨著近年務工潮的持續發酵,鄉村“土味”不僅是城里人過年餐桌上追逐的香餑餑,亦是春節回鄉務工一族朝思暮想的“鄉味”。在南方打工的甘肅平涼山區青年陶宏在回鄉前就早早向家里叮囑“今年養的家豬和土雞一點都不能賣,留著自己家和親戚朋友們享受”。
陶宏說,以前日子過得緊巴的時候,需要在春節前賣點飼養了大半年的家禽換錢過年,但現在光景越來越好,飼養的“土味”完全就是為了過年,只有自己和兄弟們過年回不去的時候,才會把吃不完的肉拿出去賣錢。
記者發現,一些精明的農戶也從逐年“升值”的“鄉村年貨”中嗅到了無限商機,并借助眼下甘肅大規模易地搬遷扶貧留下的荒廢院落做文章,將其開辟為天然的“養殖場”。另有一些離城市較近的農戶主動送“土味”進城,生意異常火爆。(完)
?
?
相關鏈接:
小年到年貨走起?奉上健康版購物攻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