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GDP區間目標,為轉型留出空間
設立GDP區間目標很明確釋放了一個信號:未來既要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又要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為改革和轉型留出空間。
“我們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了6.5%-7%。”在昨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在回答記者關于2015年經濟增長情況的最后,提出了2016年的GDP增長目標。
回顧歷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定,今年的區間目標十分罕見。但不唯全國GDP,以經濟增長區間代替一個預期的數字目標,也成為了正在召開的各地兩會發布的2016年GDP增長目標的一個重要特征。
各個省份GDP也好、全國GDP也好,設立區間目標很明確釋放了一個信號:未來既要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又要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為改革和轉型留出空間。應該說,這樣的政策柔性,是更為符合現代政府的經濟調控思路的。宏觀調控的存在,能夠幫助矯正市場失靈和克服市場缺陷,但是,一味的設定死目標,則會容易陷入矯枉過正的誤區。
市場經濟運行有其固有的規律和周期,在經濟上行區間,設定一個并不難完成的目標,對于市場并沒有壞處,因為這一目標最后還可能被火熱的經濟形勢超越。但是,在經濟下行區間里,過于固定的增長預期就會使得經濟增長被迫追趕人為設定,此前的四萬億強刺激政策,可以說正是有這樣的心理動因。
因此,目前的區間目標,可以說是從更好的方式破除了以往形成的“唯GDP論”心理陰影。實際上,這樣柔性的“區間調控”思路早在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就能略見端倪。早在2013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西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提出只要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不刺激干預,專心調結構、促改革。可以說,未來一段時間內,宏觀調控應該也不太可能會出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區間目標已經為未來的改革留下了必要的陣痛余地。
不過,在GDP增長柔性目標之外,必要的剛性不能被忽略。這里的剛性,正在于保增長的另一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在中性偏緊的大貨幣環境中,債務的清償和經濟的出清,表現在物理層面上就是過剩產能和庫存的消腫。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必然面臨相當的阻力和負面效應。過去,產能之所以無法下降,正在于各級政府的重重顧慮——去產能將導致許多工人的失業下崗,進而可能引發社會問題;而關閉產能過剩企業將引發債務違約,可能形成金融風險擴散。因此,在保就業、保穩定、保GDP等多方權衡后,誰都不愿面對這個痛苦抉擇。
可我們回顧歷史經濟周期,相比90年代經歷的一輪劇烈產能擴張和“去化”過程,本輪去產能周期擁有更多的有利因素。當前金融體系健康狀況相比仍算良好,不良貸款率已升高至1.5%左右,但是相比國際一般水平仍然較低;當前居民部門財富狀況和社會保障體系也要遠好于90年代末期,目前的經濟水平,完全具備直面去產能促轉型攻堅戰的條件。
因此,一味地拖延逃避不是辦法,保增長的柔性也需要解決產能過剩的“鐵腕”。在GDP目標的柔性寬松之外,設定明確的去產能、去杠桿目標,可謂剛柔相濟。長痛不如短痛,進一步深化改革,是緩解改革陣痛最好的藥方。
?
?
相關鏈接:
觀點時評:央行再降房貸首付比例的GDP“拯救”使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