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手工業縫紉童車座套。 李鐵錘 攝
臘月二十八,河北省平鄉縣大劉莊村的田秀琴沒有像往年那樣在家“貓冬”,而是忙里忙外的加工童車座套。“縣里幫我們貧困戶創業,這不我參加了技能培訓,學會了縫紉童車座套,月收入2000多元。”田秀琴高興地對記者說。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河北省平鄉縣依托自行車、兒童玩具等縣域特色產業優勢,把脫貧工作重點放在家庭手工業項目和電子商務融合上,讓眾多貧困人口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脫貧。
劉洪康村的張偉娜對記者說,“我沒想到不僅成了本村企業的工人,還有了股份,我現在工資每月能掙上2000多元,除工資收入外,公司每年給我們貧困戶股東分紅2000元,一年下來掙兩三萬元不成問題。”
劉洪康村是平鄉縣“十二五”扶貧開發重點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2戶,貧困人口526人,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村。農民的收入主要靠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傳統作物,生產生活比較困難,大部分群眾依然貧困。
平鄉縣扶貧辦與劉洪康村干部經過多次共同討論研究,商定了“企業+貧困戶+保底分紅+企業用工”的合作模式,實施扶貧股份合作制,貧困戶自愿報名入股,公司為每個入股貧困戶在車間布置一個手工操作工作臺,并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進行免費崗前技能培訓,幫助掌握操作技術。目前,劉洪康村已近300多人脫貧出列。
據平鄉縣扶貧辦副主任張衛東介紹,平鄉縣依托自身自行車童車產業,引導該縣貧困村有基礎的年輕人搞電商,發展電商經濟。采用“互聯網+特色家庭手工業”的新模式使貧困村擺脫貧困。
“像艾村,過去是全縣有名的上訪、告狀貧困村,去年幾個年輕人開淘寶店發了家。縣扶貧部門因勢利導,在這個村免費拉網線、贈電腦、搞培訓,引導扶持群眾開網店、搞電商。年輕人網上聯系業務,家里婦女老人加工技能制作產品,同時又幫忙打包送貨,一人開網店,全家沒閑人。”張衛東說。為鼓勵廣大貧困戶參與到家庭手工業項目中,縣里出臺了一系列扶貧優惠政策,對群眾購買縫紉機、注塑機、機床等給予相應補貼。
平鄉縣后營村民王立輝告訴記者,自己以前在外搞裝修打工,收入不穩定,一年前縣里開展電商進村活動,鼓勵他們從事淘寶電商等扶貧項目脫貧致富,于是就在網上注冊了一個淘寶網店,銷售兒童三輪車、手推車等。現在,他的淘寶網店年收入近10萬元。
“如果不是電商進村,我們村的自行車零配件生產和整車組裝不會發展這么快,許多年輕人也不會回鄉創業。”艾村黨支部書記王福朝同樣對電商進村贊不絕口,“現在村里大力發展家庭手工業和電子商務融合,電子商務經營戶近200多戶,與電商配套的家庭手工業60多家,800多名貧困村民參與,年人均增收2萬多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搭上“互聯網+家庭手工業”快車的在平鄉縣除了后營村和艾村,還有3個這樣的“中國淘寶村”,帶動形成了3大電商片區,3000多戶、1萬多人從事電商行業。現在,電商已經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門路。“年輕人想致富,電商是個好出路”成為當地老百姓口頭禪。
平鄉縣縣委書記楊憲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2014年底該縣有78個貧困村,5.3萬貧困人口。為使這些人盡快富起來,平鄉依托本縣自行車、童車、玩具、電子件等傳統產業與手工業密切聯系的特點,借助好孩子、強久、恒馳等龍頭企業,創新扶貧方式,采用“互聯網+特色家庭手工業”,讓貧困家庭、貧困人口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過上了好日子。(完)
?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女大學生班:鐵路“心臟診療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