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一則關于上海女子陪江西籍男友回農村過年,因無法忍受男友家中一頓晚餐而當場分手并連夜返回上海的微博,連日來在網上發酵引發熱議。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4日報道,發帖的據報是一名上海普通人家的姑娘,春節前和男友坐火車、轉汽車、搭拖拉機回到男友江西山區的老家。
姑娘說因為農村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差“一百倍”,尤其是那桌農村待客的晚飯,讓她整個人都崩潰了。她去上海本地論壇求助吐槽后,立刻和男友分手,連夜奔回上海。
雖然無法證實此事件的真實性,但據中國媒體報道稱,女孩男友已作出回應,稱社會現實如此,只有努力改變自己。
這起事件迅速在中國網民之間引起激烈討論;雖然有許多上海市民和女性力撐上述上海女子的選擇、門當戶對的重要,許多網民也認為,此事觸及“鳳凰男”“婚戀”“城鄉差異”等因素,更指她的行為任性無禮,缺乏對男方及其家人最基本的尊重與理解。
一名江西女網民貼文稱,外界對江西的印象存在較嚴重的偏見,也缺乏對江西年輕人的認識和了解。
針對此事件,人民網的評論稱,一頓年夜飯鬧出的分手風波,反映的不僅僅是城鄉差距或者階層固化的問題,而是農村青年在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向上流動的過程中,如何去重新構建自己的社會身份認同與社會關系的問題。社會在呼吁打開向上流動大門的同時,更應該提升各階層的整體福祉,不要令農民貧窮、農村凋敝的現狀繼續。
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2月15日報道稱,對于女孩發布的照片,許多網友指責女孩的反應太任性,“他們一定是已經把最好的都做給妳吃了。”“分手沒什么。關鍵是你回上海了再分唄,急什么呢,尊重人家。”
但也有人理解的說,“正常,憑什么讓姑娘跟著受苦?”“門當戶對!門當戶對!門當戶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復旦大學研究生崔慶賀稱,城市在發展中占據先天優勢,農村資源外流城市而不能有效回饋,所引發的并不應該是鄙視,而應該是反思和隨之而來的理解、交流、研究。這種反思不應僅僅局限于城市人與農村人的互動中,更應當是從農村進入城市的青年對家鄉的態度。
?
相關鏈接:
老北京記憶中的春節:兒時的年味就是年夜飯的味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