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韋瑋 特約記者吳彭保 通訊員陳創淼
海口秀英區城管執法大隊副隊長陳燦被2015年評為海口市十大新聞人物,是目前唯一入選海口市十大新聞人物的城管系統干部,組委會授給他的頒獎辭是:“他每天都奮戰在違建整治第一線,違建的巡查、拆除前后的踩點、做計劃、驗收上報,他都親自參與。他工作極其認真負責,雨夜進村入戶開展工作,下達執法文書、頂著白眼甚至謾罵堅持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確保拆除工作順利完成。秀英區每一宗違建的查處到最終處理都有他為之付出的辛勞與汗水,凡是他負責或接手的工作,必定用最高要求來完成。”
任勞任怨 從不講條件
2015年9月,秀英區率先啟動了打違三年攻堅戰,打響攻堅戰“第一炮”,全年共拆除944宗違建,總面積達80余萬平方米,而每一宗違建的查處到最終處理都飽含秀英區城管執法大隊副隊長陳燦為之付出的辛勞與汗水。
陳燦在大隊主要是分管打違驗收與分類處置等工作,但對于他來說,工作永遠是分工不分家,違建的巡查、拆除前的踩點、做計劃、聯系機械設備、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拆除后的驗收上報及歸檔等等,他不僅親自參與,而且還是部分具體事務的負責人,工作涉及面很廣,強度也很大。秀英區城管局執法監督室主任王燦說:“陳燦工作起來從來不講條件,他是打違戰線不折不扣的‘萬金油’”。
迎難而上?從不叫苦叫累
秀英區儒益村是海口市分類處置的試點村之一,由于個別村民和外來人員在村莊范圍紅線外違法搶建,違建多達39棟,秀英區政府決定對這些違建進行拆除。為了按時通知到每一個違建戶,完善法律程序,陳燦多次帶人前去踩點,并挨家挨戶上門開展工作,但許多違建戶不是白天不在,就是避而不見。為此,陳燦與同事們連續兩個晚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其中一個晚上下大雨,陳燦和同事們冒雨進村,自然不會受到違建戶們的“禮遇”,但他們頂著白眼謾罵甚至是被圍攻的危險,挨家挨戶進行告知,下達執法文書,開展思想工作……幾天后,秀英區執法部門進村對違建進行拆除,沒遇到大的阻力,拆除工作順利完成。當天,秀英區政府還專門組織全區村居兩委干部等到現場進行觀摩警示教育。
去年12月底,秀英區成功拆除了石山鎮11棟違建別墅。當時很多別墅正在建設中,經查無法提供合法手續,執法調查人員已當場責令停工,但業主從不現身,不論是停工還是整改通知,均無法下達給當事人。為徹底摸清別墅的主人和重要信息,陳燦帶領城管執法人員多次深入村莊走訪調查,但因涉及村民利益,大家避而不談,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每次執法人員前來執法,賣地村民就會站出來阻撓,稱蓋房是自家住房需求。陳燦和同事們為摸透別墅的來龍去脈,他們多次進行了大量的取證工作,認定非法轉讓農村土地和違規亂建情況確鑿屬實,并對拒不接受調查和通知的業主進行了留置送達,先后要求自行拆除和強制拆除。11棟違建別墅最終被依法拆除,而陳燦粗略地計算了一下,他和同事們為了這些別墅,至少跑了不下60趟,“腿都跑細了。”陳燦開玩笑說。
對于陳燦來說,違建是阻礙秀英發展的“拌腳石”。為此,在違建的查處上,不管多難、多險、多累,他從不退縮,從不叫苦叫累,而是勇往直前,堅守自己作為一名城管人應有的職責。
每一處違建背后,都或多或少涉及到大小不一的利益,經常也會有人直接或通過熟人、朋友找陳燦,讓他對違建“網開一面”,或請他幫忙疏通“關系”,給違建開“綠燈”,但每一次都被陳燦婉拒,在他的心里有一根不可觸碰的“紅線”,絕不拿手中的“權力”與人做交易,特別是涉及違建方面的,更是不能讓欲望的大門張開一絲縫,因為他深知這些行為法律不許、社會不許,他的人格、黨格與良心也不許。
海口網2月18日訊
?
?
?
相關鏈接:
2015年度“海口十大新聞”、“海口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