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9日消息(記者 李晶晶)寨卡疫情引起廣泛關注,9日,我國出現第一例確診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據介紹,海南被國家衛計委列為寨卡病毒可能傳播的重點省份之一,為防止疫情輸入與擴散,海口與省內各市縣已及時展開防控部署。
發熱皮疹關節痛及時診斷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過蚊媒傳播的一種自限性急性疾病,伊蚊為其主要傳播媒介。海南省是伊蚊分布的主要地區,被國家衛生計生委列為寨卡病毒病可能傳播的重點省份之一。據了解,伊蚊在海南廣泛分布,且常年蚊媒密度均較高。
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春節期間,相關國家人員返鄉和(或)來瓊增多,不排除我省發生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的風險,且寨卡病毒病傳播媒介伊蚊在海南廣泛分布,常年蚊媒密度均處較高水平,一旦發生輸入性疫情如不及時控制,不排除疫情傳播擴散的可能。
疾控專家表示,被攜帶有寨卡病毒的蚊蟲叮咬后數天內,部分人群會出現發熱、皮疹、頭痛和肌肉等癥狀,也可能伴有結膜炎、眼后疼、嘔吐等表現。如近期曾有在寨卡病毒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居住、旅行史,并出現發熱、皮疹、肌肉和骨關節疼痛,可考慮感染寨卡病毒,但最終確診是否感染,還需要通過血液化驗明確診斷。
海口及時部署病毒防控
為做好寨卡病毒病防控,我省已按照國家衛計委要求全面部署病毒防控工作。海口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從加強重點地區、人群防控;加強部門聯防聯控、加強監測,降低蚊媒密度;加強培訓,提高處置能力;加強疫情監控;保障應急物資儲備等6方面加強防控。
按照省衛生計生委、省愛衛辦下發的《加強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海口和各市縣著力抓好疫情監測預警、媒介監測控制和“五早”措施,加強輸入性病例的監測和防控。市衛生部門加強與口岸衛生檢疫、公安邊檢等部門的溝通聯動,及時掌握近期從疫情高發地區返鄉人的信息,加強疫區歸瓊人員的追蹤隨訪,完善疫情信息通報制度,強化聯防防控機制。同時,海口高度重視蚊媒密度高的重點地區和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的防控。加強伊蚊密度監測,將于近期在全市開展以滅蚊為主題的愛國衛生運動。
記者從市衛生局了解到,連日來,各區衛生部門已陸續組織了醫護人員進行寨卡病毒知識培訓。此外,海口要求各級醫療機構要做好隔離病房、個人防護用品等方面的儲備,做好防蚊滅蚊藥械、蚊媒監測器材、防護用品等物資準備。安排醫護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24小時值班,確保一旦出現疫情能及時處理。
?
?
相關鏈接:
全球各國預防寨卡病毒概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