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司南
中概股私有化回歸的浪潮還在持續。繼巨人網絡、分眾傳媒、奇虎360等一批中概股公司開啟私有化進程后,在美上市的電商平臺——聚美優品也于近日宣布進行私有化。
2015年是中概股市場跌宕起伏的一年。上半年,隨著上證指數一路飆升,不少中概股公司試圖退出美國市場,回歸A股市場,從而提升估值。但隨著下半年A股的幾輪暴跌,中概股私有化的回歸趨勢明顯減緩。近期,隨著A股市場漸趨平穩,中概股回歸的熱情再次被點燃。
去年12月15日,首家登陸美國的影視公司博納宣布與財團達成私有化協議,將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私有化,并于年底登陸A股市場;此后不久,奇虎360宣布達成私有化協議,93億美元的價格創下了2015年中概股私有化交易紀錄;今年2月初,酷6傳媒宣布收到了來自盛大集團的私有化協議;就在前幾天,百度CEO(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與愛奇藝CEO龔宇還在商量準備私有化愛奇藝,并登陸A股市場……有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包括世紀佳緣、人人、陌陌、當當網等在內的32家中概股企業收到私有化要約,總交易額逾310億美元,超過2010年至2014年的總和。
據觀察,估值差距偏大仍是中概股扎堆回歸的主要原因。自2014年以來,中概股股價持續下跌,不少中概股公司估值“十分可憐”,長期低于在國內A股上市的同類公司。正如聚美優品CEO陳歐所言,“在目前的美股市場,聚美優品被嚴重低估了,私有化意味著公司再次進入創業的過程。”反觀A股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超過幾倍的估值,這顯然是投資人喜聞樂見的。
說到中概股回歸A股,不得不提到暴風科技。作為拆除協議控制結構(VIE)回歸A股的代表,2015年暴風科技連續35個漲停,從最初的10元/股一度飆升到300元以上,亮眼的表現為中概股回歸打了一針強心劑,中概股公司紛紛排起長隊,籌劃回歸。
除了估值差距偏大外,國內資本市場的寬松環境也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重要原因。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等方面的工作平穩進行。戰略新興板的推出為中概股的回歸提供了諸多機會。在政策方面,針對電商類的中概股,國家還出臺相應政策,規定電商類中概股可不拆除VIE,直接回歸A股。一系列的利好因素,促使越來越多的中概股企業開始考慮或著手回歸A股。此外,隨著國內“互聯網+”概念的火熱,也幫助互聯網公司獲得更大的品牌效應。中概股公司回歸后,或借殼上市,或登陸新三板,或走首發流程,回歸路徑也不斷創新。不過,隨著注冊制的臨近,A股上市的公司高估值還能夠持續多久,回歸后能否順利上市則有待觀察。
?
?
?
相關鏈接:
央企改革概念拉升2股漲停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掛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