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媽媽先幫你保管著。”這句話多少人“似曾相識”。從小被父母收走的壓歲錢,很多孩子從來沒有使用過。
這個春節,小大人們開始為了壓歲錢“抗爭”了,連離家出走這招都用上了。其實,很多家長不明白,壓歲錢不失為培養孩子財商的好機會。小朋友們,捂緊錢包,家長們,放馬過來吧!孩子們壓歲錢自己管
??? 簽協議自己的錢自己管
這個春節,9歲的小寶“收入”了9000多元壓歲錢。爺爺奶奶給了多少,叔叔姑姑、舅舅小姨給了多少,他都仔細記在了自己的小賬本上,并且算出了新的學期,自己能夠支配的錢:2700多元。
從2014年開始,小寶的壓歲錢就不再上交父母了。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媽媽,和他協商后簽訂了一個理財協議:所有壓歲錢分4部分花:10%用于慈善,20%存定期,30%是一年的零花錢,40%用于購買大件物品。協議中沒有懲罰性的條款,不過“如有違反,協議取消”。有了這道“緊箍咒”后,小寶開始精打細算了。
小寶的媽媽許女士說,小寶以前學校捐款,總是攀比,別人捐了100元,他就要捐200元。出去玩總想買東西,還想要最好最貴的。簽訂協議的前半年,小寶老覺得錢不夠用,找她耍賴,但熬過這段時間后,小寶支出一改大手大腳的習慣,開始“量力而行”,錢的進出都記在小賬本上。”
??? 管不了錢孩子離家出走
相比于9歲的小寶,11歲的軒軒則讓媽媽林女士有些頭疼。除夕當天,軒軒收到家中長輩發的4個紅包,共計5000元。當晚回家,林女士提出要幫忙保管這筆錢,軒軒卻死死拽住紅包,“這是他們給我的,不許你碰。”最終,林女士選擇了妥協。
紅包“被迫”上交,不少孩子選擇了“抗爭”。今年春節,福州9歲的小聰,上交父母代為保管了1500元壓歲錢,2月14日,他向父親索要壓歲錢買玩具車被拒絕后,離家出走,被當地派出所民警找到后,仍賭氣不想回家。在江蘇,也有一個11歲的男孩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對父母“沒收”壓歲錢的行為表示抗議。
??? 家長們 交不交要斟酌
觀點1:應父母管理理由:父母送了壓歲錢出去、孩子年齡小不會保管
在成都某國企上班的郭女士認為,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其實就是父母發出去的,“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別人發給你家娃娃好多錢,你也要‘還’給別人家娃娃好多錢。”郭女士說,每次孩子得到壓歲錢后,她都會耐心地給孩子講這個道理,“她也會很理解。”
另一位母親林女士則認為,還在念小學的孩子,對于金錢沒有概念,“把這么大筆錢給他,怕弄丟或者亂花,當然需要家長代為保管。”
觀點2:由孩子決定理由:壓歲錢所有權屬于受贈的孩子曹先生是一位律師,最近幾年,他都會主動問孩子是否愿意上交壓歲錢。他認為,長輩給孩子發壓歲錢,類似贈予。贈與人明確表示將贈與物贈給未成年人個人的,應當認定該贈與物為未成年人個人財產。
不過,曹先生也表示,由于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父母對其有監護職責,包括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因此,父母替孩子保管壓歲錢符合法律規定。
觀點3:培養孩子財商理由:從小耳濡目染,孩子主動要理財樊竹青是一家金融理財機構的董事長,他覺得,家長們在要求孩子上交錢時,就要對取用約法三章。“孩子不同意拿給父母,就是覺得家長會騙他們,不再拿給他們用。”他說,“這會導致家長失去孩子的信任。”
他自己,則是一直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兒子可可的財商。“我們常常開玩笑:借你錢用用?他會回答:那你拿什么來和我抵押?”這一年多,可可常常把零花錢也給他,要求爸爸幫忙“存起來”(買理財產品),可可也知曉自己理財產品的賬號,每次存錢和投資到期,他都能看到自己賬戶上,錢變得越來越多。“現在也不亂花錢了,家里人都喊他小財迷。”
?
?
?
相關鏈接:
父母私自挪用春節壓歲錢 孩子不服向警方求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