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19日舉行最新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表示,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于18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basisforactivityregulationofMLLfamilymethyltransferases”(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自然》是國際最頂級的學術期刊之一。其審稿人對此項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篇文章在MLL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介紹,以基因組DNA和組蛋白的共價修飾為主要標志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已成為生命科學前沿快速發展的熱點領域。
MLL家族蛋白名稱來源于第一個被發現的成員MLL1,因其基因重排所引起的混合譜系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而得名。
陳勇介紹稱,MLL家族蛋白在基因表達調控、細胞增殖、生長發育分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變異所引起的功能失調會導致細胞的非正常發育或功能喪失,從而引發如白血病、癌癥等各種疾病。
比如MLL1基因重排在嬰幼兒急性淋巴白血病中的發生率約為70-80%,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發生率約為5-10%。發生MLL1基因重排引起的白血病惡性程度高,預后差,已成為急性白血病中的一個特殊亞型。MLL2在結直腸癌和胸腺癌中高表達。MLL3的突變在胃癌、卵巢癌、結直腸癌、膽管癌、肝癌、膀胱移行細胞癌等多種癌癥中被發現。MLL4的突變則在歌舞伎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等遺傳疾病,腎透明細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前列腺癌、乳腺癌、成神經管細胞瘤等癌癥中廣泛存在。
陳勇表示,正因為這些MLL家族蛋白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這些蛋白及其大分子復合物日趨成為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新目標。
之前的相關研究發現,MLL家族蛋白需要多個輔助蛋白組成復合體才能有效行使其功能。由于缺乏原子分辨率的結構,整個復合物如何有效作用一直處于爭論之中,MLL家族蛋白是否采用了相同或者不同的活性調控機制也是不得而知。
而中國科學家的此次研究成果為深入了解MLL家族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在復合物正確組裝、活性精確調控等方面提供了堅實的結構基礎,這一系列復合物結構也為人類理解MLL亞型白血病提供了新的線索。(完)
?
?
相關鏈接:
科學家預測稱至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人患近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