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福建漳州,一戶居民全家人邊看春晚邊搶紅包。 呂明 攝/中新社
編者按
今天是正月十四,春節氣氛漸散。曾經的春節團聚,一家人圍坐一起噓寒問暖,談盡一年的酸甜苦辣;進入當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卻各自低頭看著手機,交流的話題,也變成誰搶了多少紅包。
為了搶紅包,多年不聯系的老同學建了群,見面沒話題的老鄰居建了群,通過微信紅包,通過互聯網,又聚到一起。但離開了互聯網,離開了紅包,又形同陌路。互聯網和紅包到底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還是更遠了?真的是一個難以判斷的問題。
其實,不管信息交流工具如何變化,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感情并不會改變。不管是把壓歲錢包在信封里,還是裝在微信零錢里,都寄托著我們對其他人的掛念,這種掛念,超越時間和距離。
所以,有的時候,耐心教會家中老人如何用微信,比發給他們紅包更有意義。
2月16日,微信官方突然宣布,3月1日起將對微信的零錢提現進行收費。此舉一出,議論紛紛,很多人此時的零錢余額,還多是春節搶的紅包。
春節搶紅包,從2014年至今,已有兩年時間。人們在走親訪友時也不忘低頭看手機,互發紅包,互搶紅包。舉目望去,紅包的廣告鱗次櫛比。電視里的春晚也帶著億萬觀眾一起搶紅包。一些人似乎已經到了“悠悠萬事,紅包為大”的程度。
喧囂過后,作為推手的幾家互聯網公司爭相曬出自己的數據。
騰訊稱,大年三十當日微信紅包的參與人數達到4.2億人,收發總量達80.8億個;QQ紅包的總用戶數為3.08億;支付寶則宣布,在央視春晚投放出8億元支付寶紅包,支付寶“咻一咻”互動平臺總參與次數達到3245億次……
這些數據對國人有什么意義?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留下什么啟示?
微信紅包創意來自壓歲錢
紅包的背后推手是目前在中國風頭正勁的幾家互聯網公司。其中爭奪最為激烈的是支付寶與微信,他們背后是阿里巴巴和騰訊。
阿里巴巴的優勢在于支付,騰訊的優勢在于社交。雙方均想揚長避短,攻擊對方的核心優勢。
一位見證者說,這幾乎就是短兵相接的戰斗。雙方都互相借力,又互相防范。今年,支付寶推出了裂變式的紅包,意圖來打通社交鏈條。而微信則用“毛玻璃”的功能來繼續綁定用戶的銀行卡。你來一招我回一式,競爭慘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