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習近平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講話解讀】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
一、兩個要點,一個行動原則
習近平今年2.19的講話是繼與2013年的8.19講話、2014年的8.18講話之后關于新聞、宣傳、輿論工作又一次重要講話,其基本精神集中在新聞報道的導語內,即“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如果再凝聚一下,即兩個要點、一個行動原則。兩個要點是堅持黨性原則、尊重新聞傳播規律,而落實下來,使二者統一的行動原則就是習近平一再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做到新聞工作“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而不是對立,“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關于黨性原則與尊重新聞規律這兩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要點,習近平早在主持寧德地委工作時就有過頗為精到的論述,他說:“新聞學作為一門科學,與政治的關系很密切。但不是說新聞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說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實性,所以既要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又不可忽視新聞工作自身的規律性。”這次習近平再次論證了黨性原則和尊重新聞傳播規律,而且進一步具體化。
二、堅持黨性原則
根據習近平講話,關于黨性原則可以概括為幾點,第一,“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這是對8.19講話要點的再次重申。那次講話習近平就要求宣傳工作提出“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因為發生了較多的媒體只顧眼下和局部利益,而忽略全局大勢的問題。近兩年多來,我國媒體在這方面做得較以往好多了,但仍有一些分寸把握不當的事情。
第二,“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習近平強調這一點,仍然很有必要。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各種方針政策在貫徹中遭遇到利益集團的各類軟硬抵抗,兩年多前的主要問題是某些媒體和媒體人直接、公開地與黨中央方針政策對抗,因而當時強調的是“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這次講話的核心觀點不變,但表達略有側重,要求在思想上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
第三,黨性原則具體化為輿論導向的各方面要求。習近平就此談得很多,他說:“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這些要求是不是有些苛刻?我是認同的。任何傳播的內容,確實存在是非的把握,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拋棄基本的道德和社會行為準則。幾天前我看到一篇報道《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這本是一篇嚴肅的社會問題的長通訊,但標題在各網站均變成了《東北記者返鄉見聞:禮崩樂壞,村婦組團“約炮”》,并配有三張電影《白鹿原》女性炕上強勢做愛的彩色照片。其實這個內容,通訊中只有幾十個字談到幾個村婦網上約人的事情(且沒有做),與文章主題距離較遠。這不是導向問題嗎?這類情形現在媒體上和街頭不少,例如宣揚金錢至上的征婚廣告、以郭巨埋兒和臥冰求鯉等殘虐歷史故事宣傳孝道的公益廣告、組織上千學生同時為父母洗腳的主旋律形式主義新聞、以嘲弄殘疾人為搞笑由頭的小品等等,不都存在導向問題嗎?
導向意識不該把其理解為一種外在的、通過行政控制加以實現的事情,應內化為一種基本的職業道德意識。例如“非誠勿擾”曾經出現過“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笑”的觀點表達,這樣的拜金觀點不該批評嗎?整頓后,現在該節目的主持人和特邀嘉賓,對女男嘉賓表現出來的明顯不正確的言論都能夠當場以各種方式在不傷害當事人面子的前提下加以糾正,這就很好。
如果把“導向”理解為刻意按照某種模式做,一堆套話+煽情+華麗但質量不高的內容,這就把“導向”的要求理解偏了。今年遼寧、北京的春節晚會節目就做到了習近平要求的“多設計一些融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好欄目,多創辦一些膾炙人口、寓教于樂的好節目”。
三、尊重新聞規律
關于尊重新聞傳播規律,這次視察和講話中,習近平講述得很實在。他與記者對話,兩次提到“客觀、真實、全面”地報道事實。在座談會上,他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這就是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的內涵。在這里,習近平使用了馬克思的話,即“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用活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習近平這次講話中,特別論述了正面宣傳為主與輿論監督的關系,把一個經常被誤讀的新聞工作基本方針“正面宣傳為主”梳理清楚了。正面宣傳不是報喜不報憂,而是強調要以取得正面效果為主。壞事發生了,處理得好,批評有理、有利、有節,傳播效果就是正面的;而好事若為局部當權者的政績服務,傳播效果卻是負面的,損害黨的聲譽。近一二年內,發生了多起以弘揚正能量為基調的假新聞,導向似乎正確但社會影響惡劣,因為沒有尊重新聞傳播的規律。堅持黨性原則與尊重新聞規律,兩者要統一,以往的教訓應該謹記。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在2013年的講話中,習近平就一再提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提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講話第三個標題即“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他的第一句是:“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本來是一個有著明確答案的問題,現在反倒成為一個所謂復雜而敏感的問題了。”習近平注意到“你是替黨講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這種把黨與人民對立起來的意識的危險性,他論證了黨性和人民性的內涵,他的論證恢復“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這一傳統黨建理論對我國新聞和宣傳工作實踐的指導。但在貫徹這個講話的過程中,除了人民日報發表一篇評論和該報負責人的一篇署名文章外,兩年多來沒有再看到黨性人民性相統一的說法。
這次習近平視察三媒體,再提“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言語之間透露了對人民利益的傾注與關愛。例如習近平通過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遠程指揮系統,同正在河南蘭考縣谷營鎮爪營四村進行基層干部作風調查的記者視頻連線。總書記指出,基層干部作風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新聞記者要深入調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況。幾位剛參加新春走基層采訪的記者報了采訪見聞。總書記鼓勵大家要接地氣,多采寫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
從每年的新年賀詞中,我們可以看總書記對人民生命安危的關注。他2015年新年賀詞說:“這一年,我國發生了一些重大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不少同胞不幸離開了我們,云南魯甸地震就造成了600多人遇難,我們懷念他們,祝愿他們的親人們都安好。”他年初離京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趕到魯甸地震災區看望那里的人民。而在地震發生之后,有個別媒體卻把同一天發生的郭美美被批捕新聞做成真頭條,大號標題和配發兩張大照片,魯甸地震死難數百人的新聞,則安排在角落上。
習近平2016年新年賀詞說:“‘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造成不少同胞失去了生命,還有我們的同胞被恐怖分子殘忍殺害,令人深感痛心。我們懷念他們,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群眾的生活中還有一些困難和煩惱。黨和政府一定會繼續努力,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習近平如此關切人民的安危,而我們有的媒體當時報道東方之星事件的大標題,竟是“生為國人,何其有幸!”“世界透過沉船見中國決心”。
習近平以自己的言行踐行著他提出的“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要求。
習近平這次講話再次提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很有針對性,因為確實有些新聞工作者沒有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忘記了黨的新聞工作的光榮傳統和新聞職業規范。2015年兩會期間,一位新華社記者采訪后請當事人審稿,沒想到這一行為遭到較多同行的批判,例如一組批評的標題是:“×××親手為記者改稿,記者獨立人格何在?”接著就是這樣一些話:“這是對新聞專業主義的褻瀆!記者采訪,采訪完了,稿子寫好了,再給被采訪者修改,全世界有多少記者這樣做?” 一位資深記者發了更多的牢騷:“誰有資格改稿子,這都不懂?……記者把自己的稿子交采訪對象修改,這是沒有職業操守專業素養的表現……這次改稿之后,又有什么檢察長改稿,什么什么改稿,真是無恥無畏,丟盡了行業殘存的顏面。”
1943年,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解放日報》總編輯陸定一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寫道:“我們做專業的新聞工作者的人,卻有很大的缺點,因為你對于你所報道的事實,沒有感性知識,無論如何不會像親身參加那個工作尤其是領導那個工作的人知道得那樣透徹、了解得那樣親切的。所以在你作報道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請教那親身參加或領導這件工作的人,細細的聽,好好的記,寫成之后還要請他看過(或聽過)和改過,寫得不好就要聽他的意見重新寫過,以便真正求得忠于事實。” 穆青、馮健、周原于1966年寫的人物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稿子基本完成后,穆青讓周原帶著稿子到蘭考,在縣委常委擴大會上,朗讀這篇稿子征求意見”。這些縣里的領導干部,都是此前的被采訪人。2003年穆青逝世前夕還談到這件事:“在發表前讀給大家聽一聽,這樣做的作用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聽過的稿子,不會讓老百姓在接受時有什么障礙。”
現在我們把這個光榮傳統忘了。記者深入實際,向群眾學習,做群眾的小學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的傳統,不應該丟掉。
五、創新理念、手段、體制
關于新聞和宣傳工作的方式方法創新,習近平在8.19講話和2014年8.18關于推進媒體融合指導意見的講話里有過精辟的論述,這次他再度強調“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有了更為鮮明的互聯網傳播形態的背景。首先是理念的創新。現在較多的宣傳通知仍然以傳統媒體作為參照系來下達,含有較明顯的維護政績的功利目的和形式主義的思維慣性,這種情形下的新聞報道,就別指望有人看了。習近平曾談到:“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現在兩三年過去了,我們尚沒有對此加以研究和梳理,哪些不合時宜了,哪些要有創新。這就如同國務院經常廢除一些不合時宜的政府文件那樣,需要經常梳理,我們的工作才可能常做常新。
去年發生天津危險品倉庫爆炸事件,就明顯感到我們的傳統媒體在報道體制、觀念、表達方式等等方面太落后了。天津發生爆炸后約1小時,我國有的網絡新聞媒體就亮出了豪邁的招徠語:“我們是××新聞天津爆炸前方報道組,關于此事故的情況,問我吧!”,而紙質版的黨報,第二天只在第四版右下角就此事件刊登一篇連電頭僅有334字的報道,事故是否有死亡都沒法確定,讀者拿到報紙時,關于事故的影像和文字已經鋪天蓋地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了,誰還看這條過時的新聞呢?傳統媒體再不轉變工作理念、手段、體制,習近平提出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要求便無從談起。
六、政治家辦報意識
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還首次使用了“政治家辦報意識”的概念。“政治家辦報”是毛澤東提出的,有當時的具體背景。現在習近平將“政治家辦報”作為一種意識,與新聞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在我國現行的傳媒體制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是傳媒的責任。因而,傳媒的記者、編輯必須具有政治上的敏銳感,懂得黨中央的理論路線,懂得全黨服從中央、局部服從全局的道理。以往發生過多次新聞工作者由于不了解黨的政策,沒有局部服從全局的意識,對事實的性質判斷發生錯誤,甚至由于不懂得基本國策而對國策做了相反描述的錯誤。
做到具備政治家辦報意識并不難,只要把及時、主動學習公開發表的黨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主要領導人講話,把這方面的學習看作職業工作的一部分,就可以避免發生這類原則性的報道差錯,即使有人擺出各種政治和學術權威來,也不會被權勢忽悠。在這個意義上,我國的新聞工作者不是總理,但要站在總理的高度看問題,不是總書記,但要有總書記的大局意識,了解和熟悉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再次重申了8.19講話中論證的關于新聞工作者把握“時度效”的要求。當時他例舉了一系列有問題的新聞現象,例如:有的問題本來是個別的偶發事件,但你來個長時間、高密度報道,就可能讓人家產生錯覺;有的問題需要及時引導,你來個拖拖拉拉的報道,就可能引發議論,似乎要遮蓋什么似的;有的問題剛剛發生、后續發展有待觀察,你來個搶先報道,就可能反而造成被動;有的問題本來黨和政府就是堅決反對的,你來個閃爍其詞的報道,也可能讓人家產生誤解,好像在包庇這些事和人似的等等。這次習近平要求的是:“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顯然,已經不是簡單地避免發生報道偏差,而是從時、度、效著力,這是一種成熟的主動把握,需要我們對此做深入的研究。要做到這種爐火純青的程度,還是習近平兩年多前提出的四點:相當的思想政治素質、大局意識、判斷能力、業務水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