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干部互派掛職
京冀干部互派掛職 200京冀干部“掛職半年考”
兩地互派干部掛職,涉及發改、交通等重點領域,其中廳局級干部25名;促成兩地多個項目
“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
——習近平
大年初五晚9時許,多數人還在家過年,53歲的副廳級官員張國洪離開石家莊的家,獨自登上開往北京的高鐵。
按照北京市發改委的安排,這位來自河北的掛職副主任要在大年初六值班。到這天為止,同時擔任河北省沿海辦副主任和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的他已在北京掛職6個多月。
去年7月,北京市與河北省啟動互派掛職干部行動,首批各選派100名,其中僅局級干部就達25名。這是近年來京冀兩地規模最大、領域最寬的一次干部掛職互派。
張國洪正是這兩百名干部中的一員。
這次涉及200名干部掛職互派的最初醞釀,要回溯到習近平兩年前在北京的一次講話。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召開的座談會上就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要求,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這次講話帶來的影響在日后持續擴大。當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當年8月,國務院部委官員證實,國務院已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以及相應辦公室。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2015年7月24日,北京市和河北省聯合召開會議,共同啟動互派掛職干部工作。
半年過去了,派出和派駐的各方,也就成了掛職干部口中的“娘家”和“婆家”。掛職干部都身背著讓“娘家”和“婆家”互通有無,推動協同發展的責任與使命。新京報記者拿到的幾份掛職半年工作總結顯示,多位掛任地方領導班子成員的干部,都在總結中列出了長長的項目單。他們在兩地項目促成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吃螃蟹”的掛職干部
交流干部級別較高,在各自領域能夠參與影響政策制定,有助于京津冀公共政策一體化水平提高
根據計劃安排,京冀兩地互派干部掛職工作暫定連續開展5年,每年輪換1次,每批干部掛職時間1年。
“我們是此次掛職‘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談及這次掛職,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洪繼元如是形容。
已經是“第三掛”的洪繼元,這次被安排的掛任職務是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盡管他數年前曾在北京市朝陽區政府和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政府掛職,但如此規模的掛職,他還是頭一次遇到。
去年7月中旬,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把洪繼元叫到辦公室,告知他去河北掛職。盧彥說,掛職干部要分五批,第一批派出去的是重要委辦部門干部。因為發改委是統籌的部門,而且各委辦部門派出的干部都必須是實職副主任,所以派他前往。
在掛職干部的選派上,河北的情況有所不同。張國洪告訴新京報記者,去年大概四五月份的時候,河北省委組織部通知相關干部報名參加掛職。據河北省一位掛職的處級干部介紹,報了名的并不一定都能選上,最后還篩掉了一些人。
值得一提的是,和洪繼元一樣,張國洪此前也具有掛職經驗。接到通知時,他正在國家發改委掛任地區經濟司副司長,“專門從事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工作”。
兩地共派出25名廳局級干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交流干部級別較高,在各自領域能夠參與影響政策制定,有助于京津冀公共政策一體化水平提高。
為何互派大批掛職干部?北京市委組織部部長姜志剛此前表示,這次京冀互派干部人才掛職工作涉及范圍廣、社會關注度高、引領示范性強,是兩地共同推動協同發展的一個有益探索。
“協同發展20多年前就曾提起,推進一直遇到種種難題,要在短期內取得明顯進展,不僅頂層設計要明確,還要在基層不打折扣地實施。在這個意義上,干部的作用至關重要。”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說。
200名京冀互派的掛職干部中,北京市選派廳局級干部10名,縣處級干部78名,專業技術人才12名。河北省選派廳局級干部15名,縣處級干部45名,鄉科級干部28名,專業技術人才12名。
“200名掛職干部是兩省市黨委和組織部門反復研究、精心挑選出來的。”姜志剛說。
“我不是來升官發財”
慣常思維中,掛職是提拔的前兆。幾位掛職干部眼中,與協同發展相比,這并非重點
2月17日,北京市發改委一間辦公室,出現在記者面前的張國洪衣著樸素,灰黃色的夾克搭配深色西褲,腳上是一雙黑色的布鞋。
談到在北京的生活,曾在國家發改委掛職一年的他儼然已經習慣,平時就在單位食堂吃飯,住的是單位提供的宿舍。至于平時多久回石家莊一次,張國洪說,“沒準兒,得看這邊的工作。周六日有會議活動的話就不回去了。”
到河北掛職以后,喻華鋒形容自己成了家里的“甩手掌柜”。他說,半年多以來,他的愛人曾因病做過一次手術,但他因為工作無暇顧及。5歲的孩子也經常打電話問他,“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
慣常的思維中,掛職既是對干部的鍛煉,同時也是提拔的前兆。不過,在新京報記者采訪的幾位掛職干部眼中,與協同發展相比,這并非重點。
掛任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長的大興區副區長喻華鋒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這次掛職跟原來不一樣。原來更多的是鍛煉干部,這一次主要是推進協同發展工作。”
面對這個問題,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稅勇快言快語,“我不是來升官發財的。”他說,自己已經年過半百,只想實實在在干點事兒。
在微信朋友圈中,掛任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長,北京(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管委會籌備組組長的稅勇常將自己工作的狀態發出來與人分享。朋友圈圖片的內容大多為調研工作、乘坐高鐵時所拍。
隔三岔五,他也會賦詩言志。最近的一首詩發于2月16日,“故友笑我癡,常言隱桃源;如何百歲翁,依舊不得閑?”配圖是曹妃甸第一季度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和數張調研的照片。
稅勇說,他是在北京和河北簽訂共同打造曹妃甸實驗區的協議后,北京市選拔確定的干部。關于自己的職務,他解釋說,之所以還掛任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長,主要是為了方便開展工作。
一個頗具當地特色的細節是,在這個新興的行政區,文宣系統的官員也身負招商引資的任務。
在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工作多年,稅勇積累了諸多人脈。此番掛職,他的政商資源也成為推進曹妃甸區協同發展的一個有力支撐。
據曹妃甸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稅勇掛職期間,“駐京中外知名企業投資唐山曹妃甸行活動”、“駐京知名日韓企業走進曹妃甸”、“駐京央企、大型民企考察團赴曹妃甸基礎設施、生態城、旅游島專題投資對接活動”等活動的組織進行,均得益于北京市投資促進局的支持。
曹妃甸區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曹妃甸區簽約項目287個,總投資3673億元;其中,與京津合作簽約項目75個,總投資2453億元。
“屁股坐到了河北”
位置變了,思路也跟著變了;掛職干部正一步步將兩地的一些偏差壓減
去年11月,洪繼元代表河北省發改委到國家發改委開會,會議內容涉及京津冀的一個規劃。
討論規劃初稿時,洪繼元在發言時為河北據理力爭,建議政策應盡量向河北傾斜,提高河北的相關補償標準。
國家發改委的一個司長笑著說,繼元,你可真是把屁股完全坐到了河北啊!
另一方面,河北省發改委也沒拿他當外人。洪繼元回憶說,去年10月,河北省提出要重點解決50件重大事項,其中涉及發改委牽頭的共有35項。
“我牽頭的就有10項。”洪繼元笑著說。
洪繼元們所打破的,正是兩地官員長久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
2014年3月,北京市市委書記郭金龍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的會議上說,要深刻領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北京發展的重大意義,切實承擔起首都責任,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伴著這場掛職干部兩地互派的開展,官員的位置變了,思路也跟著變了。
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韓俊蘭此次掛任北京市教工委副書記。她坦言,掛職之初仍有“一畝三分地”的思維,但一切都在變化。現在,考慮事情時她甚至會首先站在北京的立場上。“畢竟掛任北京的職務。”
從民間層面來看,北京和河北兩地之間也曾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不過,兩地的掛職干部正一步步將這偏差壓減。
在北京市發改委分管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等工作的張國洪說,北京所疏解的產業,只是不符合北京定位的產業,而非一些落后污染產業。他解釋說,如果是那樣的產業,北京自身就把它淘汰掉了。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是北京往外扔,河北往里撿。”掛任唐山市副市長的稅勇也表示,現在是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
溝通“娘家”“婆家”
掛職干部雙向任職,身背著讓“娘家”和“婆家”互通有無,推動協同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有掛職干部這樣評價,北京的干部思路開闊、富有實干精神,河北的干部有大局意識,基層工作經驗豐富。
京冀兩地干部的差異,正帶來一場微妙的“化學反應”。
作為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洪繼元的工作多集中在政策的頂層設計上。前段時間,河北省討論一個商貿物流方面的規劃。當時,在國家層面,商務部和交通部正在制定相關規劃。
面對當地部分干部“等一等”的心態,洪繼元建議說,我們不是去等,而是要去影響他們。他說,河北有河北的特點,而中央制定政策則是站在全國的角度來考慮。“我們必須把訴求反映上去,努力讓他們把沒寫到的寫進政策里。”
“我們的發改委主任說,繼元說得對。我們不是等他們的。”洪繼元接著說,“你先拿出你的突破來,他認可了之后,不就變成上下呼應了嘛。”
去年,掛任廊坊市副市長的喻華鋒簽了個京津冀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示范區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合作方是大興和廊坊,一頭是自己的派出單位,另一頭是派駐單位。
兩年前,這個項目便已開始操盤。但進展并不順利。
“由于廊坊緊鄰北京,以前與北京,尤其是相鄰的大興、通州等區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產業上的競爭關系,彼此存在防范心理。”喻華鋒說。
喻華鋒介紹說,2014年上半年,大興曾主動與廊坊相關縣市聯系,希望在廊坊建設電子商務物流倉儲基地。但廊坊方面存在疑慮,擔心付出大量土地空間得不到回報,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表達出來,導致這個項目遲遲未能推進。
直到去年趕赴廊坊掛職,與當地干部建立信任之后,喻華鋒才了解到他們的顧慮,雙方隨即探討了電子商務企業的納稅方式,并明確將同時成立區域總部作為納稅主體。
去年10月,大興和廊坊簽署共建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示范區協議。
此次大規模掛職互派的一個特點是,掛職干部實行雙向任職,不免派出單位職務,以掛職單位工作為主。
派出和派駐的各方,也就成了掛職干部口中的“娘家”和“婆家”。掛職干部都身背著讓“娘家”和“婆家”互通有無的任務。
韓俊蘭記得,剛開始掛職時,她就希望促成兩地教育部門領導班子的對話。去年9月下旬,她跟隨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市教委相關領導赴長三角調研。一路上,她借著吃飯、等車的零碎時間,和領導敲定了前往河北的行程。最終,兩地教育部門領導坐下來溝通,順利談下多個項目。
據河北日報近日報道,半年來,河北省赴京掛職干部共協調組織京冀交流對接248次,促成京冀合作機制和合作項目218個。
“一張藍圖要繪到底”
“干部一批一批地換,不能換個人就全變了,工作要一茬接一茬干”
半年多以來,200名掛職干部“成績單”如何?
新京報記者拿到的幾份掛職半年工作總結顯示,多位掛任地方領導班子成員的干部,都在總結中列出了長長的項目單。
以稅勇為例,除了簽約的287個項目外,他還列出了一組龐大的數字,曹妃甸區政府、建投公司與首金商、首金網、首鋼基金等38家金融機構達成協議,三年內意向授信4834億元、意向融資360億元。
喻華鋒也在總結中列出了16個項目,其中包括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固安合作園、京津冀設計走廊、京冀通航產業園等多個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16個項目中,有4個系廊坊和大興合作,兩個已經簽約,另外兩個即將簽約。
與掛任地方領導班子成員的干部不同,一些掛任委辦局的干部工作相對宏觀。他們的工作重心放在相關政策的調研和制定工作上,以及協調相關項目。
去年是“十三五”規劃編制之年,洪繼元參與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涉及河北方面內容的研究論證。
除此之外,洪繼元也考慮到項目落地后的問題,他說,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還要在政策層面予以支持,讓外來企業既留得住,又能發展好。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喻華鋒列出的16個項目中,已簽約的不足一半。這也恰恰是時常令他感到擔憂的地方。“很多項目真正要落地還面臨不少困難。”
盡管在招商引資中“披荊斬棘”,掛職的機制如何往下推進?對此,稅勇認為,“干部一批一批地換,但是工作卻是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不能換個人就嘩一下地全變了。”稅勇說。
新京報記者 賈世煜 北京、河北 報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