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列席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的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透露,海南高考改革方案已提交教育部審批,或將很快批復。根據此前教育部公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今后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同時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
改革方案將對考生學習備考帶來哪些變化,學校又將如何應對,學生是否能適應?近日,記者采訪了本地多位師生及家長,以及以前經歷過類似高考方案的江蘇考生。
采用“3+3”模式 利于學生發揮科目優勢
根據《意見》,今后高考不再采取文理分科模式,學生必考的3門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而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六門科目為選考科目,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從六門備選科目中任選3門,也就是所謂的“3+3”模式。
“以前文理分科就像是吃套餐,而‘3+3’模式更像是吃自助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科目,發揮自己的優勢,更能激發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海南中學高二學生曾雅倩很遺憾自己沒有趕上高考改革。“因為喜歡地理,所以我讀了文科,也希望自己將來大學能夠學習地理專業。但根據目前的招生政策,大部分高校的地理專業只允許理科生報考,我高考的時候就沒法報考了。”
采訪中,海南多位高中老師也表示,文理分科造成不少理科生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很多文科生則缺乏理性思維能力,而“3+3”模式可以讓學生對文理知識進行有機融合。
江蘇早在2006年就已實行高考科目的“自由搭配”。但當年的考生家長,江蘇省鹽城市市民張先生認為,該政策加劇了高考的“不公平”。“有的年份某科目出題難了,有的年份某科目出題簡單了,考生的考試成績肯定受到影響。‘文理分科’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對于以后可能將對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可選擇較好成績作為高考外語考試成績,海口市靈山中學高一的林同學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減輕考生心理壓力,更客觀記錄考試分數。“確實有些人因為緊張影響了發揮。”而曾雅倩則擔心,一些高校的熱門專業也會順勢提高對英語分數的要求,會規定英語低于多少分就不讓報考。
走班教學對學校管理有挑戰
同時,“3+3”模式也對各個高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挑戰。
采訪中,有不少老師擔心,如果讓學生自主選課,可能只有少部分學生會選擇物理、化學這些偏難科目。但海南中學的董新老師認為,將來還會有配套高考改革的高考錄取方案,如果考生想報考建筑、化工、機械這些理工類專業,高校也會限定考生高考時必須報考哪些特定科目,所以應該不會對選擇理科學生的人數有太大影響。
而根據浙江大學附屬中學和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對兩所學校1000多位高一學生進行的調查來看,選擇化學、物理的人數最多,有六成左右。
根據江蘇、浙江等率先打破文理分科模式省份的經驗,由于每個學生選的科目不同,以后高中將從固定班級模式轉化為走班教學模式,高中生也可以像大學生一樣進行自主選課。“這需要學校要提供更多教室,配備更多師資力量。省內一些軟硬件條件好的高中還能應對自如,但對于一些偏遠地區,教學條件相對較弱的學校來說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海口市靈山中學副校長吳乾杰也擔心,高中生的自律性沒有大學生強,實行走班教學的話,如何保證學生不逃課也是個問題。“是否得讓老師每堂課都點名呢?”
學生曾雅倩則認為,走班教學模式會造成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減少,“老師肯定不像之前那樣對班上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控制高考加分凸顯公平 對部分特長生壓力更大
《意見》還表示,將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
“我們學校就有不少參加學科競賽的學生,隨著這幾年加分保送政策越來越嚴格,他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以前可能取得省級競賽獎就能加分、保送,而現在必須在全國競賽中取得好名次。”曾雅倩認為,總得來說,控制考試加分項目能夠凸顯高考公平,對絕大多數考生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也有一些想讓孩子走藝術、體育道路考生的家長表示疑惑,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孩子將來在文化分上的考核和普通考生一樣?吳乾杰表示,《意見》中所說的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加分,和體育類、藝術類考生不是一回事,改革政策對體藝類考生的影響并不大。
?
相關鏈接:
海南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已報國家教育部備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