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近日,“王娜娜”被頂替上學一事受到廣泛關注。真假王娜娜,因頂替者揚言“告到聯(lián)合國也沒用”而令輿論嘩然,又因頂替者被注銷學歷而解開了部分謎團。當年的錄取通知書去哪了,頂替者為何能層層過關?疑問需要回應,責任必須追查,更應該給公平一個交代。
個體的命運在不經(jīng)意間被改變,的確是一種悲哀,而“王娜娜”的遭遇也并非個例。從鬧得沸沸揚揚的“羅彩霞事件”開始,一些考生被冒名頂替的事件先后被曝光。如果不是因為一些諸如辦證辦卡過程中的偶然碰壁,或許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曾經(jīng)考上了大學,成績卻被他人“據(jù)為己有”。從現(xiàn)實情況看,被頂替者希望靠讀書改變命運已幾無可能,頂替者也會喪失“替”來的前程,這種偷梁換柱的博弈,沒有贏家。
普通百姓對高考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從小處說,它是決定一個人能否繼續(xù)接受高等教育的門檻;從大處講,它關乎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更關乎社會公平正義。顯然,“王娜娜”被頂替一事又讓這一制度蒙羞了。
考試選拔制度出漏子,制度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都會打折扣,相關部門難辭其責。毫無疑問,一份有效的成績成為高校錄取的依據(jù),如果考生想上演“變身記”,從所在學校、教育部門到公安部門,哪一關松懈了、哪一關被“搞定”,都會釀成如今仍含混不清的身份之爭、疑團密布的“招考事故”。其中,有沒有相關部門違規(guī)操作,有沒有當事人涉嫌違紀違法,都需要一一查證。這些看似事后追責的調(diào)查永遠都不晚,畢竟遵守規(guī)則的人理應被保護,破壞規(guī)則的人應該被懲罰,這是給受害者一個說法,更是從嚴處把制度的短板補齊。
有人將高考的干凈度稱為社會的良心,一旦被玷污,傷害的肯定是整個社會。就像被頂替的人不僅失去了“翻身”的可能性,甚至連維權、調(diào)查都會受到一些部門的“搪塞”;而頂替者不僅要生活在他人的身份里,更得為這種錯誤付出代價。推及而論,一個社會的良心如果被利益裹挾、被個別人肆意扭曲,那么社會運轉的秩序勢必受損,社會運轉的成本也會大大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一事件在讓我們?yōu)槭芎φ吒械酵锵У耐瑫r,也再次讓人們警醒:任何關乎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都該被尊重,任何有損社會公平正義的行為都不能輕易放過。
教訓往往是慘痛的,它帶著心痛和淚水。讓教訓就此終結是人們的共同期盼。事情如何發(fā)展,結論能否讓人信服,責任會不會模糊不清……后續(xù)一系列問題都將被持續(xù)關注。因為,每一位學子及家長都希望有公平的競爭平臺,每一個社會人都離不開一個公平的環(huán)境,更愿這樣的“人生錯位”不再重現(xiàn)。
?
?
相關鏈接:
羅彩霞到王娜娜權利洼地當填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