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作者:蘭朝永
近日,凱迪網絡數據研究中心課題組作為獨立第三方機構,發布《“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各省(市、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開放程度及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報告》通過指標體系測算發現,2014年,重慶對外開放發展指數總得分14 .28分,總體表現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九省(市、區)中位居首位。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從制度安排,到具體路徑實踐,已經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就。在“四個全面”戰略下的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成為熱度不減的高頻詞匯,也指引全國各地對接落實。而重慶在落實這方面,其實早已主動接駁國家戰略,下好發展“先手棋”。
“一帶一路”蓄力發展。在合作共贏的旗幟下,“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拓展外開放新通道,也是中國著力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備受各國關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正沿著世界資本、技術西開放的大潮流,而渝新歐國際鐵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通道,隨著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東邊的重慶和西邊杜伊斯堡集散中心的作用愈發凸顯,“渝新歐”影響力擴大,貨源來源也更廣,以此推動重慶產業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培育具有國際水平的產業集群。
長江經濟帶動力引擎。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區域治理的戰略版圖,不僅覆蓋范圍廣、涉及人口多,而且還要先行先試探索綠色、生態發展典范,讓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綻放出“黃金效應”。重慶打造以鐵、水、空三大樞紐三大口岸和三個保稅區為載體的大平臺,深耕長江經濟帶,聯動流域各大開發區(園區),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平臺體系,同頻共振聯動發展,讓大開放、大開發的動力引擎更強勁。
西部大開發活力刷新。中西部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回旋余地,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后勁的戰略腹地。隨著全面改革開放的推深入推進,走過16個年頭的發展歷程,在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中,重慶發展基礎條件好,生產要素齊備,近年來在少說多干深入推進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取得了可喜成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重慶更應肩負起中西部地區發展排頭兵的角色與擔當,刷新發展活力。
重慶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絡點上,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同時,兩江新區國家線新區、保稅港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等政策優勢,這些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這是重慶保持發展定力的信心和底氣所在,需要在發展的實踐中體現。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主動接駁國家戰略,重慶發展就有了“壓艙石”。
相關鏈接:
讓中國發展更具活力——國際人士高度評價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
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行(治國理政新實踐)
治國理政新實踐 創新發展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和經驗
秋石:不斷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