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微沙龍】
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獲得感”一詞,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時隔一年,今年兩會期間,“獲得感”再次成為大家的口頭禪——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專職副主委郭乃碩:“十二五”期間,城鄉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高速公路、高鐵的修建,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身邊的工人、農民朋友,過去騎著自行車上下班,現在開起了小汽車;我的一個朋友,過去做小生意,現在開辦了大超市,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現在躺在家里用軟件能叫外賣……這一系列變化,都體現了人民生活的改善,應該為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點贊,這是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寧夏主委戴秀英:“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鄉醫保全覆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建設進一步建立、公立醫院改革等,都極大地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這些成績在世界上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光明網資深網評員龍敏飛:在醫療方面,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我父親有切身感受。一次,他因腳傷去醫院治療后,報銷了部分醫藥費,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家的負擔。像我父親一樣感受到“‘十二五’的獲得感”的百姓,不在少數。
2016兩會微沙龍頁面
光明日報兩會微沙龍直播現場,主持人李苑與代表委員、網友連線對話。 光明網記者 孫佳涵攝
網友:聽了代表委員和專家的話,我也想說說我的“‘十二五’的獲得感”。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連著千家萬戶的健康和幸福,我所在的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在沒有實行醫改政策之前,百姓不管大病小病都到我們醫院來,看病難、住不上院的問題時有發生。新的醫改政策實施后,首先對病種進行分診醫療,一些輕微病情的患者由縣級醫院進行接診,緩解了三甲醫院的壓力。其次,通過醫藥購銷改革,患者減少了開支,這樣的醫改是成功的,醫院和百姓都可以從中體會到“獲得感”。
主持人: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打造健康中國的目標任重道遠。代表委員和網友的話語中,既有肯定,也有期許。走過“十二五”,我們體會了“獲得感”;走向“十三五”,我們期待更多的愿望成真。
明天的“兩會·微沙龍”上,代表委員和網友們將圍繞“核心價值觀看得見摸得著——從光明日報推出的重大典型說起”展開對話。
(光明日報記者齊芳、李慧整理報道?李苑主持)
?
?
相關鏈接:
安徽CPI漲幅或5年來最高 十二五期間累計上漲13.8%?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