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踞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地位,不用過多規劃自己的未來,吃老本也已足夠。但經濟放緩、國外市場需求疲軟、不夠樂觀的國內市場等引起了中國及國外專家的擔憂。3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對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
制訂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經歷了相當長的過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產業現代化。中國政府在2016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為6.5%至7%。報告指出,"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同時,在第13個五年計劃期間,政府預計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不低于6.5%。因此,到新五年計劃末,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達到近90萬億元(13萬8千億美元)。
報告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既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也是釋放發展潛力的關鍵","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說,由于經濟發展,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分別為3.82萬元(6000多美元)和 1.18萬元(1873美元)。
顯然,中國現在面臨發展供給側的任務。這是一個很大膽的想法。溫家寶政府時期強調刺激商品需求,現在提出的卻是不同的概念。因此,現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過剩產能不足為奇。報告還提出,"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
預計,中國政府的新舉措將引起中國國內市場新變化。如果最初的改革是在政府指導下進行的,尤其是商品的生產,現在則是由市場來引導消費。今年中國政府打算"深挖國內需求潛力,開拓發展更大空間"。
報告還提出了環境保護問題。李克強說"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
最后,為了完成面臨的任務,李克強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嚴厲的要求,他支持在中國開展的"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李克強指出,"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批腐敗分子受到懲處"。
實際上,現在已經可以看到中國經濟中的一些發展趨勢:
第一、中國公司及投資者加快進入國際市場,因此,中國將直接參與國際市場上的資源分配。
第二、激發跨界融合過程。如果說之前的變化是體現在限制生產、商業模式和市場管理方法的層次上,則互聯網、現代金融服務業和制造業抹掉了界線的概念。把優先權給與了從設計到后續服務實施商品銷售戰略的企業,這將導致傳統生產模式的根本變革。
第三、解決中國企業的非國有化問題。如果中國順利讓民營資本進入公共部門,則中國與國外的資本則將自動合流。現在,公共部門有很大的資源,但不夠活躍,而私營部門則相反,他們擁都大量的舉措,但缺乏潛力和資金。因此,它們的合并也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因素。?
作者簡介:阿列克謝·謝利謝夫,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主任記者。2003年起在清華大學學習2年語言;2010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碩士學位; 2011年在圣彼得堡國立經濟與金融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自2012年起任職于俄通社-塔斯社。
?
?
相關鏈接:
“十三五”規劃出爐 大中城市將取消四類人落戶門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