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已經3個多月了,不少家庭都積極備孕準備生二孩。然而,懷孕難、易流產、出生缺陷多、孕產風險大等眾多攔路虎,讓不少人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再次生育。
在此背景下,一些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紛紛應勢增設“二胎咨詢門診”,專為計劃生二孩的家庭“把關”。由此,一個具有特色的醫科“二胎備孕門診”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率先提出“二胎門診”概念的,并非大型公立醫院,而是那些高端私立產科醫院——“單獨二孩”政策出臺時,成都瑪麗亞婦產兒童醫院就率先打出這一概念,吸引“高齡高危”再生育人群關注。也就是從那時起,“二胎門診”這個亙古未有的醫院科室,在中國各大醫院應“孕”而生。而在還沒有設立這個門診前,很多想要生二胎的夫妻在醫院繞了半天,也不知道掛哪個診室的號去哪里就醫。因此,“及時應景”的“二胎門診”備受再生育人群的青睞與贊賞。
鏡頭1:解讀
為什么要把“二胎門診”單列出來?
如前所言,“二胎門診”是一個具有特色的“創舉”、亙古未有的醫院新興科室。那么,為什么要把“二胎門診”這個類屬產科的科室單獨設立出來呢?
在全國率先開設“二胎備孕門診”的成都瑪麗亞婦產兒童醫院院長曾蔚越教授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最初幾年,會有大量大齡孕產婦出現,而高齡孕產婦將面臨7大臨床問題:生育能力下降;流產幾率高;出生缺陷高;產兒并發癥增加;產后出血增加;高齡再生育的妊娠并發癥;高齡再生育的妊娠合并癥等。
據了解,曾蔚越教授原是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產科主任,他在倡導開設“二胎門診”之初時就指出,面對即將到來的高齡孕婦所占比例的提高,為降低高齡產婦胚胎/胎兒發育異常及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必須盡快開設“二胎門診”,通過“二胎門診”對該人群的孕前評估與指導、孕前優生咨詢、生殖技術的應用、孕期優生咨詢與產前診斷、高危妊娠的診治與產后隨訪等,貫穿于一個完整的醫療保健服務過程中,為有再生育要求的婦女提供全程咨詢、檢查、評估及指導。必要時也可以進行專家會診,從而有效攔截“高齡高危”的意外發生,有效降低胎兒發育異常及出生缺陷的發生率。
鏡頭2:觀察
看二胎門診,不少人是來看“還有沒有機會”
據坐診醫生介紹,“二胎門診”開設以來,來問診的人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我還能生嗎”,特別是35歲以上的女性人群。排名第二的問題是“二胎是順還是剖”。面對這些問題,醫生往往需要針對不同的人作出個體差異的回應。“二胎門診”醫生指出,女性懷孕后子宮會不斷增大,子宮肌纖維被伸展拉長數百倍,臨產時子宮強烈收縮娩出胎兒。如果子宮正常,完全能夠承擔起這樣的“重任”。但如果頭胎是剖腹產,二胎就很容易發生瘢痕子宮,在胚胎生長、子宮增大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破裂。“如果孕婦不及時做產檢,不詳細了解子宮狀態,二胎的風險無疑會增加很多。另外,25到30歲女子的流產率為15%,40歲以后則高達40%,所以二胎如果懷上了,能不能保下來,還需要很多知識儲備才行”。
鏡頭3:個案
二胎門診醫生把脈 生二孩應做哪些檢查?
瑪麗亞婦產兒童醫院曾蔚越院長介紹:從優生學上講,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5~28歲。35歲后,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卵子老化,容易造成死胎、死產或畸形,新生兒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發生率也會增高。曾蔚越院長說,臨床上把年齡35歲以上的產婦歸為高齡產婦。年紀偏大的媽媽,孩子容易在宮內發育遲緩和早產,所以計劃懷二孩最好不要超過35歲,提前做好孕育計劃和準備。
如果40歲以上也想生二胎,就要提前進行全面檢查。高齡產婦應縮短檢查間隔時間,從確診懷孕開始,每半月檢查一次,并要特別注意血壓和尿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如異位妊娠或妊娠期高血壓等。自第3個月起,每周檢查一次,發現胎位異常,應請醫生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矯正。
另外,高齡產婦整個孕期要比一般孕婦還要更為謹慎,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強保健。懷孕后嚴格按照要求產檢:11——12周B超胎兒NT檢測,14——16周唐氏綜合征、神經管畸形篩查,22——26周三維或四維彩超檢查。必要時,懷孕20周后做羊水穿刺。
有些高齡初產婦自確診懷孕后,就憂心忡忡,擔心分娩時會出現問題,這種不良心理對孕婦和胎兒都很不利。在現代醫療條件下,只要產婦積極與醫生配合,聽從醫生指導,完全可以平安分娩。為確保母子安全,高齡初產婦應比一般孕婦提前幾天到十幾天入院待產,具體時間可根據孕婦不同情況,由醫生決定。
?
?
?
相關鏈接:
別逼女性在二孩和事業間作選擇
袁貴仁:全面二孩實施后預計每年新增300萬兒童 學前教育面臨壓力
溫州代表委員聚焦特殊領域二孩問題:政府應主導調配
生二孩可防乳腺癌 真的嗎?
人大代表建議國家采取獎勵措施鼓勵生二孩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