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養全科醫生、兒科醫生”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讓兩會內外的代表委員和醫務工作者感到振奮不已。“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注意到,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于兒科的議案提案數量不少,對于兒科“看病難、醫生緊缺”等問題,會內會外人士普遍期待從教育培養機制、薪酬待遇、完善分級診療等方面“多管齊下”緩解目前的“千兒半醫”問題。
3.9%醫生承擔起10%門診量:會場內外熱議“千兒半醫”現象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培養兒科醫生”的表述,上海新華醫院兒科急診負責人衛敏江有種“說到了心坎里”的感覺。
從去年12月起,新華醫院的患兒就診數量明顯增加,急診人數從平時每天的七八百人次增加到每天約1200人次,甚至出現了近2000人次的單日極端高峰,患兒家屬有時排隊時間長達4小時以上,各種不滿和急躁的情緒紛紛“涌”向醫生。
“患兒中90%是呼吸道感染。我們科室不少醫務人員每天坐診10到12小時,甚至工作到凌晨,忙起來工作時沒空喝水,一個月都不休息一天,有時候患兒家長還不理解,罵我們。”衛敏江說。
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約11萬人,占全體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3.9%。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這一數據被輿論形象地稱為“千兒半醫”現象。
在兩會現場,不少關于緩解“千兒半醫”現象的提案議案也引起了關注。全國人大代表英措認為:“絕大多數地級城市沒有兒童醫院,只有部分二甲以上醫院設置兒科;多數縣級醫院沒有獨立的兒科,也沒有兒科醫生,使得區縣鄉鎮兒科病患不得不涌入大醫院,無形中加劇了大醫院兒科擁擠的情況。從數據上看,兒科門診量占全國門診總量的10%,出院人次占全國出院總數的11%,有的醫院高達23%。”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副主席陳莉介紹說,去年各地多家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取消或限制兒科急診,引起了社會的巨大震驚和廣泛關注。未來,全面落實二孩政策后,按我國兒童占全部人口的20%估算,兒科醫生缺口至少在20萬以上,而培養一名經驗豐富的兒科專科醫生大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目前這一缺口亟待填補。
“全鏈條”揭示兒科醫生短板成因
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認為,“千兒半醫”背后折射的,是從后備人才培養規范、醫生工作環境、待遇和上升空間到社會重視程度的“全鏈條”式的問題。
陳莉介紹說,1999年教育部調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取消了兒科學專業,從那年起國內絕大多數醫學院校停止招收兒科本科專業,這意味著近17年來我國新型兒科醫生培養機制幾乎是空白。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德明認為,兒科醫療特點決定了其工作強度大,診療難度遠比成人患者高,但收費標準卻與成人一樣;特別是獨生子的“421”家庭模式,一個孩子生病,4到6個大人圍著,即便是常理的醫療操作,家長有時也會不理解,在業內甚至流傳著“金眼科,銀外科,誰都別干小兒科”的說法。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是一名兒科專家,也曾作為上海市副市長分管過衛生工作。他坦言,醫院靠開藥獲利,兒科開藥的量小導致科室收入低,醫生待遇也不高,導致很多三甲醫院取消兒科,兒科逐漸淪為“邊緣科室”,甚至日益萎縮。
對于醫生而言,由于在薪酬、職業發展、科研等方面不具優勢,職業認同感低、心理壓力大、工作強度和醫療風險高,導致了近年來部分兒科醫生出現流失狀況。以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為例,近兩年從兒科轉科的年輕醫生已經有7名。
某三甲醫院一位剛從兒科“轉行”至精神科的醫生告訴記者:“孩子往往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病情,兒科醫生因此俗稱‘啞科’,遇到病情復雜時,對醫生的專業全面性要求很高。而且在醫患糾紛中,兒科是一個‘重災區’,小孩子理解能力弱、容易激動,一生病家長就很緊張,很容易引發醫患矛盾,醫生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多管齊下”讓兒科醫生隊伍更大更強
采訪中,陳莉等政協委員認為,應盡快調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恢復本科專業目錄中被取消的兒科學專業。此外,對有條件和師資力量的部分醫學院校重新批準和恢復招生兒科學專業,逐步擴大招生兒科學專業的醫學院校數量和招生規模,從“源頭端”上保證我國兒科醫師的穩定來源和培養質量。
同時,在一些地方,很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唯獨沒有設立兒科。衛生主管部門應將兒科醫師培養規劃單列,采取上級醫院專家傳、幫、帶等多種形式,盡快培養一批兒科醫生隊伍,提高基層兒科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以緩解目前的“燃眉之急”,讓家長愿意帶孩子到基層醫療機構就醫,以逐步緩解兒童“看病難”的問題。
今年來,多地地方政府已針對兒科設置和醫生培養出臺“藥方”。例如,上海要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今后都必須開設兒科門診,社區衛生中心也將提供兒科診療,此外還將制定有利于兒科醫師流動的多點執業政策。
多位在醫療一線工作的人大代表表示,對于醫護人員而言,應在公立醫院內部調整兒科薪酬制度,提高兒科醫生勞動報酬,并從進修深造、職稱晉升、獎金分配和科研立項等方面采取傾斜政策,增加兒科專業的職業吸引力和兒科醫師的職業認同感。讓臨床醫學畢業生愿意選擇和從事兒科專業,減少兒科醫生的流失,穩定兒科醫生隊伍,努力緩解當前“兒科醫生荒”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耿福能等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兒科醫療服務規劃,在全國進行兒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增加兒童醫院數量,建立綜合醫院必設兒科制度,保證每一個地級城市有一所兒童醫院、縣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均有獨立的兒科,讓兒科的病床數量與兒童的人口數量相匹配。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