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是一個最有效地配置資源的過程,對資源進行配置的力量主要有兩種:政府和市場。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將這兩種力量稱為“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并對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作過多次深刻論述。2016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就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一、用好“看不見的手”
“看不見的手”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對“自然秩序”規律所作的比喻。現在,“看不見的手”指的是市場之力。
我們黨對市場的定位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五大依然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使巿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定位,更為透徹地表達了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真諦。習近平在對《決定》的說明中指出:“作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起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對市場作用是一個全新的定位,‘決定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這兩個定位是前后銜接、繼承發展的。”
遵循子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盡管市場配置資源存在著過度競爭、事后平衡、外部不經濟以及過于偏重“效率”等配置失效的問題,但是市場在靈敏反應市場信號、激發市場主體動力、推進技術進步等方面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尊重和遵循這一基本規律。習近平在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20多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留下了一些“痼疾”,束縛了市場主體活力,阻礙了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習近平指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其實就是貫徹了問題導向。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以形成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也是難以推進的。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
管好“看得見的手”,用好“看不見的手”。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主要是通過價格、競爭等來實現的。當價格高漲時,產品自然會不召而自來,每個生產者也都會力圖用好他的資本,生產利潤高的產品以便使其產出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同樣,如果想獲得購買者的認可,生產者又必須通過競爭,通過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通過無意識的增進社會利益來最終實現個人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們不能人為的扭曲市場,不能以政府命令、行政干預來生產產品,來制定價格,更不能以地方利益為由來劃分市場、“拉偏架”,來保護、扶持“僵尸企業”,要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改革,實行權力清單。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
圖為:2016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二、用好“看得見的手”
“看得見的手”指的是政府之力。市場有無數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生產者生產的產品不可能完全等于消費者的需求,當生產與需求嚴重扭曲時,市場就會失靈;排他性技術、壟斷等也會導致市場失靈;不完善的市場體制更是會導致市場失靈。當市場失靈的時候,就需要使用“看得見的手”。社會公共產品與基礎設施,有的建設周期長、收益率低,有的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市場如果要維持正常的運轉,也需要作為上層建筑的各種制度安排。習近平指出:“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中國過去35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本身就說明了我國政府的作用不僅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要對政府授權。通過法律形式賦予政府一定的經濟權力,為政府對市場進行必要干預提供制度支持。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市場管理行為,二是宏觀調控行為。前者是對市場主體經濟行為進行直接干預,后者則是對市場主體的行為進行間接影響。政府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在微觀經濟領域和宏觀經濟領域行使經濟權力,履行國家經濟管理職能,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要對政府限權,保證政府職能不錯位、不越位。“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也可能像市場一樣出現失靈的狀況。因此,在對政府授權的同時,更需“限權”,進一步約束和規范政府的行為,有效防止政府干預行為的失靈。2013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談到,“不是說政府有錯位的問題嗎?那就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決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輕,更不能搞變相游戲。”
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政府職能不能缺位,一方面要把該管而沒管好的事堅決管好,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等很多領域,政府要積極來補位。在補位過程中,要促進國家經濟權力規范行使,使政府在行使經濟權力的同時,意識到權力即意味著義務和責任,一旦政府的市場管理行為或宏觀調控行為違法,政府相關部門需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習近平指出:“各級政府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
圖為:2016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三、“兩只手”相得益彰
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政府和市場是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行為往往表現為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市場功能往往表現為供求、價格自發調節和公平競爭,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辯證統一的關系。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十八大以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辯證思想一直貫穿于習近平的思想和實踐之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參與,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各有千秋、各有其用。習近平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市場經濟既不是純粹的自由放任型,更不會是完全的國家干預型,更多是在突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政府有效發揮作用基礎上的一種混合型經濟。因此,一方面,要從更大的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發揮好“看得見的手”的作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大有用處,但也都不是萬能的,只有“各就各位”,成為優勢互補的“黃金搭檔”,才能協力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習近平指出:“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就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只有正確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使之相得益彰,琴瑟和鳴,才能上演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與激情。
?
?
相關鏈接:
鞏固政治基礎 共促兩岸發展——國際社會積極評價習近平總書記涉臺重要講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