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上接受記者采訪。(陳立庚 攝影)
“‘十個全覆蓋 ’工程不僅成為內蒙古團代表們熱議的詞匯,也是農牧民群眾、黨員干部和媒體熱議的詞匯。之所以會這樣,我想主要是因為‘十個全覆蓋’這件民生工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兒上,給他們帶來了實惠。”3月7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王君進一步介紹說, “十個全覆蓋”就是為農村牧區辦的10件實事。包括危房改造、安全飲水、街巷硬化、村村通電和電網改造、村村通廣播電視、校舍建設和安全改造、標準化衛生室、標準化文化室、便民連鎖超市、養老醫療低保等。
記者:內蒙古地廣人稀,“十個全覆蓋”做起來投入大、戰線長,執行到戶難度大,為什么實施“十個全覆蓋”?
王君:內蒙古大力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就是要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補齊民生這個最大的“短板”。如果到了2020年,我們沒有把這個短板補上,沒有把這個難點突破,內蒙古就不能算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記者:“十個全覆蓋”實施兩年來,投資多少?有什么顯著成效?
王君:從2014年起,內蒙古啟動實施了3年1000億元的“十個全覆蓋”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886億元,84.4%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建設改造任務。工程的全面實施,迅速改變了農村牧區落后面貌,拉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農牧民增收,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贏得了各族群眾的歡迎和贊譽。這項工程不僅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也是重要的發展工程、強基固本工程。
記者:“十個全覆蓋”工程以后怎么干?
王君: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中央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和要求,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發展導向,緊緊抓住民生領域的薄弱環節,緊緊盯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以實施重點民生工程的辦法集中攻堅,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
記者:內蒙古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還有哪些做法?
王君:我們在統籌做好教育、文化、衛生、社保等民生工作的同時,也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創業就業、百姓安居等民生工程。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各類社會保障標準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9萬等。如2013年以來,每年為低收入農牧戶每戶發放1噸取暖煤,每年為貧困家庭大學生每人發放1萬元就學補助,為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解決1人就業,這些面向城鄉困難群體的民生實事,共惠及336.7萬農牧戶,4.15萬名貧困家庭大學生和4800個零就業家庭。近三年,全區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每年都保持在70%以上,累計投入達7653億元,各族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記者:老百姓對民生工作的反應怎么樣?
王君:我在調研中看到一個現象,許多老百姓家里自發掛著習總書記的年畫、七個常委的年畫,農牧民對黨的感謝是發自內心的,你對老百姓有多好,老百姓就對你有多親。“十個全覆蓋”讓農牧民由衷感謝黨!老百姓心穩了,邊疆就穩定了、發展了!(史江民耿聰 白建平 富麗娟 陳立庚)?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