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王府井四聯美發廳,市民正在理發。當天,農歷二月二,有地方習俗在這天理發會有好運。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二月二,龍抬頭。”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京城不少理發館會生意火爆。昨天凌晨4點40分,就有顧客趕到王府井的老字號理發店“四聯美發”門口排隊。除了有店面的理發館人氣火爆,街頭巷尾的退休老手藝人理發攤位,也迎來不少顧客。
顧客三點半起床趕往理發店排隊
“正月不剃頭”這個觀念仍保留在一些市民心中,并習慣出了正月再剃頭。老字號“四聯”,也早已提前在門面兒掛起了印有“龍抬頭”字樣的紅色展板。
昨日凌晨3點30分,來自通州的張先生便起床,簡單收拾后驅車來到“四聯美發店”,為自己和朋友各排了一個號,期望能排在首位,圖個好彩頭。
凌晨5點,店內開了門,已在門外候了多時的三名顧客進店取暖。
6點30分,師傅們陸續趕來。排在首位的張先生要等待熟悉的理發師換衣服,來自大興的郭先生,則到了已經準備完畢的一位師傅處開始理發。
“堅持了十多年了,就來這兒。”郭先生稱,幾乎每年二月初二,自己都會來“四聯”,排在前幾個剃頭,“來得早了,早早剃完就能回去,晚了排隊時間就沒準了。”
上午7點,店內已有二十多名顧客排隊等候,二十多名理發師傅也全部到崗工作。過了九點,沙發上已經坐滿了人,“男活兒”居多。
店內提前打印500排隊號牌
店員口中的“男活兒”,是指男士理發。共四層的“四聯美發店”內,昨天最火爆的就數二樓的“男部”,中老年人、年輕人都不少。
作為老字號理發店,這里已有60年的歷史,基本的洗剪吹下來,花費60元左右,老北京人經常光顧。剃頭、刮臉、刮光頭……這些老字號理發店必備的手藝,在這里依舊吃香。
“半夜三點就睡不著了,想著要早起,怕誤事兒。”店里一位女師傅稱。
“我五點多就起床了,倒了兩趟地鐵過來,車廂都是空的。”6點半就到店里的劉師傅,曾接了老父親的班,在這里傳承手藝。這位已在店內工作了35年的老師傅,也絲毫不敢怠慢,早上第一個到了店。
四聯美發店董事長吳秀敏介紹,店內提前了2小時迎賓,棉織品也比平時增加了3000多套,并打印了500個排隊用的號牌。
“今天要求員工全員上崗,吃飯時間也不能空椅子,必須有人上崗輪換。”吳秀敏稱,店內也營業至晚上9點才收班。另外,昨天店內還為排隊前20名的顧客準備了洗、護發用品作為禮物。
87歲老人坐輪椅找街邊老手藝人剃頭
除了在老字號店中排隊等候理發,昨日上午9時許,左安門環島東南角處有5位身穿白大褂的老師傅為附近居民剪發剃頭。街邊插著一塊小紙板“退休專業理發”,上面顯示理發只需5元,剃頭、刮臉、毛寸等項目5-8元不等。優廉的價格吸引了不少附近居住的居民前來排隊等候理發。
“我們都是自發過來的,幾十年了就干這個。9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就在街邊給人理發,那會兒才收幾毛錢。”有著26年理發經驗的高師傅已經是左安門環島下的“常駐”老師傅,用來裝剃刀等用具的布袋在一旁樹枝上掛著,自帶小板凳橫擺,高師傅穿著自己買的白大褂、戴著口罩,就開始為等候著的顧客理發。好技術帶來的回頭客是高師傅等人常駐于此的根本。
除了下了夜班騎著自行車來的市民,剛從菜場拎著排骨的大爺,等著理發的人中還有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腿腳并不便利的他坐著電動輪椅趕來理發。“基本上一個月來一次,就找這個師傅,信得過。”87歲的老人也想在農歷二月二這天“剃龍頭”,趕個好彩頭。
■ 鏈接
二月二相關民俗
二月二,又被稱為春龍節。為什么呢?“二月二”通常在驚蟄之后的幾天。“驚蟄”,按傳統說法,指的是“龍動”。龍在寒冷的冬季,一直在地下蟄伏,大地回春,一聲春雷,把蟄伏中的龍給驚醒了。所以這一天,老北京的很多習俗和龍有關。
【吃“龍食”】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龍抬頭”的正日子得沾點“龍氣兒”。要吃“龍頭”、“龍膽”、“龍鱗”、“龍須”。
“龍鱗”是春餅,“龍頭”是豬臉,“龍須”就是面條。“龍膽”其實就是油炸糕。是由黍米面、糯米面等原料經過“燙面”后再烹制,講究火候和技巧。
【敲財】
為了求吉利,民間還有“敲財”習俗。農歷二月初二晚上,孩子們會用準備好的小木棍敲打門框,同時嘴里念念有詞“二月二,敲門枕,金子銀子往家滾;二月二,敲門框,金子銀子往家扛”。
【引龍回】
“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也期盼“龍抬頭”出來鎮住毒害蟲。所以,有的地方過春龍節,有“引龍回”的習俗。在炕頭、水缸等地方,用灰灑在地面上,一直綿延到屋子外邊來,防止百蟲侵害。
?
?
相關鏈接:
二月二“龍抬頭”祭海大典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