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習總書記關心地詢問青海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情況。總書記強調,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以“眼睛”和“生命”為喻,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總書記在青海代表團再次提出這一重要論述,再次表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國家戰略下的極端重要性。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無論是在中央還是在地方工作期間,都對生態文明建設發表過許多重要論述。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多次談生態文明,強調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僅僅當作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我們進一步深化綠色發展理念,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5月24日,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2013年7月18日,總書記在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中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2014年2月25日,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2015年7月16日至18日,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指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作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五大發展理念必定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調整。其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意味著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各級領導干部務必要清醒地認識到,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在此基礎上,牢牢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守住生態文明紅線。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我們一定要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久久為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必須切實行動起來,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將生態文明的成效作為衡量現代化質量的重要指標、判斷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尺,我們就一定能夠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把生態資本轉變為發展資本、以綠色產業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進而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為中華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光明未來!
?
?
?
相關鏈接:
政協委員談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