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要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讓青海的與會代表興奮不已,讓全國上下關切。
雄踞世界屋脊東北部的青海,是個神秘而誘人的地方,她如同未經雕琢的玉石,樸拙中深含神奇風采。青海有漢、藏、回、蒙40多個民族,500余萬人口,有包括“三江源”和多種礦產在內的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青海的經濟增長幅度較快,但地區生產總值的總量,人均GDP,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地方財政收入等主要社會經濟發展指標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一些農牧區的貧困狀況讓人憂心,貧困人口數量不少,脫貧工作難度相當大。正因為此,習近平總書記牽掛著青海各族人民,明確提出了橫下一條心,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
“青海拉面與蘭州拉面有什么區別?”“農牧民現在生孩子都到醫院去嗎?”“村里都有保健室嗎?鄉里都有醫院吧?”這一句句細致入微的問話與交流,不僅體現了總書記平易近人的魅力,更顯示出他隨時隨地注重調查研究的風格。而這正是脫貧工作必須“精準”的必要前提,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保障。
世界輿論一直在關注中國大規模的脫貧工程,公認中國解決貧困問題的努力和成就令人驚嘆。中國為什么能堅持不懈地扶貧,并能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偉大目標?這首先是因為中國的執政黨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對仍未擺脫貧困的百姓懷著深深的感情,始終給予極大的關切。
面對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扭住精準”,“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再三要求要扎扎實實地做工作,真扶貧,扶真貧。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以及在近年來關于扶貧工作所做的重要系列講話中,都反復強調求真務實精神,強調調查在先、行動于后、循名責實、務求實效的嚴謹作風,這必須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要求和理論指導。
有一首青海花兒唱道:“過完了舊年是新年,又到了正月的半間,改革開放著永不變,尕日子過哈的舒坦”。日子越過越舒坦,這是各族人民的期望,也是黨帶領人民為之奮斗的目標。
?
?
相關鏈接:
國平:靠什么走出全面振興東北新路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