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透露:去年,珠三角整個區域全年PM2.5濃度已達標,成為全國率先達標的重點地區。專家認為,珠三角大氣環境的持續向好,標志著廣東正在進行的調結構、促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
陳吉寧在談霧霾治理時舉了珠三角的例子——先系統研究,再調整產業及能源結構,并加大污染治理,一個重點地區的PM2.5濃度終于達標。他表示,這就像跳高一樣,終于“摸到了桿”,增強了我們治污的信心。
聽到這一消息,參加全國兩會的廣東代表格外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環保廳廳長魯修祿說,全省PM2.5濃度已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陳吉寧表揚廣東,“提振了加強環境工作的信心”。下一步要拿出實招確保空氣質量穩定達標,如治理船舶污染。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筱虹第一時間把消息分享到朋友圈,“深有感受,天是藍的”。
全國人大代表、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總裁黃建平坦言,陶瓷業曾是珠三角的污染“大戶”,近年來,通過前端管住“吃”——以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高能耗燃料,后端管住“拉”——嚴格環境監測及環保執法,中間搞好工藝升級和技術創新,終于摘掉了“黑產業”的帽子。
全國人大代表、昭興企業集團董事長梁鳳儀快人快語:“早在5年前,我就關掉了有污染的鞋廠、玩具廠、家具廠,從美國請來創新團隊,轉向半導體照明芯片研制”。她說,這幾年,身邊不少企業家朋友紛紛“拋棄”低端制造,加速向“互聯網+”、智能裝備、可穿戴設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進軍。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說:“生態保護是‘水’,經濟發展是‘魚’,‘水’干凈了才有‘大魚’‘活魚’”。
“珠三角的PM2.5濃度達標,結構調整功不可沒。”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珠三角是廣東發展的龍頭,其PM2.5濃度的達標,標志著全省正在進行的調結構、促創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全國有示范意義。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