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全面開創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局面的六大理念

    ??诰W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3-14 11:10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永勝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闡明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理念、原則、目標、實施保障等重要內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我國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作為一項社會工程,工程理念至關重要。從工程哲學視角來看,現實的工程活動就是在工程理念引導下的實踐建構過程,工程實施活動就是某種工程理念的對象化與物化(客體化)過程。工程理念貫穿于工程活動全過程,是處于全局性、戰略性、統帥性指導地位的總體性、根本性觀念,它是工程活動頂層設計的核心。

      思想支配行為,理念引領行動,思路決定出路。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社會系統工程,離不開先進理念的引領與導航。必須首先樹立和落實正確的工程理念,以便凝聚共識,引領行動,整合力量。對此,方案提出了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開創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局面的六大理念。

      1、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自然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像統治者征服異民族那樣,決不像站在自然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自然界為人類提供基本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和物質支撐。自然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成為鐵的規律。

      尊重自然意味著,我們應把自然視為一個具有內在價值的、與人類平等相處、和諧共生的朋友與伙伴來珍惜、愛護和呵護,對美好的大自然抱有感情,而不能僅僅當作人類生產生活的原料倉和垃圾場。從環境倫理學的視角看,尊重自然意味著敬畏自然,關愛自然,把自然當作道德關懷的對象,用道德來約束人類對待自然的行為,自覺改變無視自然內在規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存在樣態。同時,我們要對作為生態整體的自然保持一種尊重、敬意、熱愛和感激的態度。

      尊重自然是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只有尊重自然,才能順應自然,進而保護自然。其中,尊重是基礎,順應是客觀要求,保護是結果。由于生態文明建設關乎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自覺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在各項改革中做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順天應時、乘勢而為。

      當前,我們應該在社會生活實踐的基礎上,以21世紀馬克思主義生態智慧為指導,重新建構人與自然的統一。遵循自然規律,建立更高水平的“天人合一”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此,應建立一種充分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的新型制度架構,一套涵蓋統籌協調、執行監督、科學評估、責任追究等各個環節并緊密配合,囊括生態管理制度、生態經濟制度、生態旅游制度、生態社會制度和生態文化制度在內的綜合性制度體系,用制度化力量培植和鑄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先進理念,使其落地生根,真正達到保護自然、改善自然、贊助自然、促進自然可持續發展并享受自然的多種重目的。


      2、樹立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發展是硬道理今天仍然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戰略思想,但我們必須深刻反思我們過去的發展方式與路徑方法,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時代潮流與實踐要求??茖W發展必須是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人和社會對自然具有依賴性,直接表現為人和社會有一定的生態需求(對水、空氣、陽光、土地、清潔能源等的需求)。生態系統對人的這些需求的生產能力或生態承載力即構成生態供給,二者構成一種供求關系。如果不加節制地、無限地盲目發展,勢必打破生態系統的容量,造成供求關系失衡,破壞了生態系統本身的凈化和自平衡能力,削弱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反過來影響人的生態需求的滿足,制約和阻礙經濟社會發展。

      可見,自然生態規律、社會經濟規律與人自身的規律是彼此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這是因為,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與自然通過勞動生產實踐活動引起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遵循著自然、人、社會有機整體和諧、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發展必須考慮保護,把保護作為發展的內在要素和必要環節,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通過保護自然,使我們對生態系統的需求始終保持在生態系統的容量范圍內,以維護生態系統的生產力。“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所以,必須平衡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尋找他們之間的均衡點和結合點,這個均衡點就是資源環境的承載力,這個結合點就是綠色GDP、生態GDP。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創新思維為指導、以綠色GDP為評價標準、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體制機制,以破解制約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障礙,使人們的生產、生活、休閑和消費都能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得到適度合理的發展,把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和自然生態福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是生態文明的先進理念。

      因此,新常態下的發展,既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更要全面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利用、低碳綠色發展、城鄉綜合治理和自然生態的整體修復,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3、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清新空氣、清潔水源、美麗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樣性、森林湖泊、廣闊海洋是人類生存必須的生態環境,也是人類發展完善的根本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綠水青山的自然生態不僅滿足人們的生態需求,而且為我們創造出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哺育、滋潤和涵養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所以,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必須保護森林、湖泊、草原、河流、綠地、海洋、生物多樣性等自然生態,走綠色發展道路,努力向低碳、環境友好、資源高效利用和可循環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我們創造各種社會財富、分享財富成果的基礎與前提,生態幸福也是我們創造人類美好幸福生活、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牢固基石。離開了綠水青山的良好生態,金山銀山的創造既無可能性與必要性,也無真正價值與意義。此外,無論是綠水青山,還是金山銀山,都是為了優化人的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環境,增進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和更高的幸福指數,從他們都具有提升人的生活質量、改善人的生活狀況、增進人的福祉的共同功能與價值來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可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包含著非常辯證的思想內涵,它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突出表現。所以,建設美麗中國,重在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解放和發展綠色生產力,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安全型的綠色發展摸式,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綠色化的發展新道路。


      4、樹立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自然生態是有價值的,不僅具有外在價值——對人、他物及活動(例如對動植物、人及活動等)有影響、有價值,而且具有內在價值——對維持自身的完整、穩定、和諧、良性循環與平衡發展有影響、有價值。所以,自然價值是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統一。我們不僅要看到它滿足人類生態需求的外在價值,更要尊重和珍視它的內在價值。因為,人類的生存依賴于生態系統的完整、平衡與穩定,依賴于自身與其他物種之間以及與整個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適應關系,人與自然存在著互惠共生關系。人類的文明進步是以利用自然物為基本途徑的,但這種利用應在充分尊重、發展自然內在價值的前提下利用其外在價值。自然資本是當代經濟學家眼中的四種類型的資本(物質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一,是具有經濟價值和資源活力的重要社會財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可通過一定的經濟運營獲得重大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因而能夠產生收益。

      所以,保護自然,就是培植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過程,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對此,應綜合運用財稅、價格、產業和貿易等經濟手段,形成科學合理的資源環境補償機制(既要補償環境保護的經濟成本,又要補償環境保護而喪失的發展機會成本)、投入機制、產權和使用權交易等機制,使自然資本得到合理回報和經濟補償,充分彰顯和實現自然價值。只有把這樣的理念融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才能真正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

      當前,我們應重視生態系統服務問題。所謂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經濟社會系統輸入有用物質和能量,接受和轉化來自經濟社會系統的廢棄物,以及直接向人類提供服務(潔凈的空氣、水等舒適性資源)。我們應探索建立生態系統服務付費制度,以刺激人們對自然資源的投資,對自然價值的尊重,對生物多樣性等自然生態的保護,對自然資本的合理利用與優化配置,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共贏發展。

      5、樹立空間均衡的理念。在當代空間研究語境中,人化空間、空間生產理論認為,城市不僅是建筑、道路、綠地、廣場等“物”的聚集體,而且是天、地、人等復雜要素交融互動、相互作用的開放生命有機體,是一個由人創造、改變,同時又受自然環境區域等多種因素影響的人化空間、可能性空間。因此,必須樹立空間均衡的理念,在城鄉規劃與空間布局時,把握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平衡點推動發展,在城鄉整體空間觀下,科學謀劃空間開發格局,實現各個主體功能區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優化空間結構。

      城市規劃與發展一定要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約束,自覺把資源環境因素作為發展的內生變量,著眼未來,統籌謀劃,采取集約、循環、綠色、低碳的布局模式,使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在一定合理邊界,不能破壞動態平衡點。人口規模、產業結構、增長速度不能超出當地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這就要求把工程實踐的空間外控嚴格限制在不超越自然生態負載的范圍之內,并落實到工程發展的內容性空間規劃和實踐上,要以一種空間性思維方法科學謀劃工程實踐,使得諸如交通工程、通訊工程、建筑工程、工業工程、化學工程等真正做到符合人/自然、經濟/社會、城鎮/鄉村、發達區域/欠發達區域、全球化/本土化等的空間性整體安排,給人化空間這一開放的生命有機體留下修養生息和補充物質能量信息的充??臻g,維護人化空間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人的持續生存空間。新常態下,要根據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協調、分類指導各區域國土空間的開發,實現當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人口調節和國土空間開發的有機結合,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從生態學的視角看,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因此,要重視其發揮的生態屏障作用與發展潛力。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要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關聯性、耦合性、協同互動性及其內在規律,沖破“博弈思維”,割舍“部門利益”,從生態學的整體思維方式出發,形成建設美麗中國、營造自然之美與環境之美的更高層次的系統協調機制,把各類生態要素納入統一治理的框架之中,以促進山水林田湖相關各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交融的共生局面和謀求系統的整體優化為目標,全面安排,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尋求系統性解決方案,以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真正盤活山水林田湖這個生命共同體,充分激發其生命活力,保持動態平衡,實現山水相連、花鳥相依、林田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美景象,使人們詩意地棲居和生活。

      當前,針對我國人均耕地少、水危機嚴重等問題,除了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繼續搞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綠色田園外,還要加強水污染治理,全面消除水污染,更好地發揮中央政府在水資源方面的協調作用,通過立法和制度保障加強跨地區調水、城市水循環再利用、改善農業灌溉、節約用水等措施,改變水資源在地區之間的不均衡分布,實現水資源在地區間的優化配置,逐步實現水秀戰略,為實現山水林田湖的生態和諧統一創造條件。

      如上六大理念是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得益彰的辯證統一整體,他們統一并服務于建設美麗中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穩定高效持續運行新格局的社會工程系統目標與功能。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是一個具有能動性、創造性和目的性的自覺主體,人類可以正確認識自然界,適度利用自然界,并通過對自然界的實踐干預來設定和實現自己的目的,最終解決人與人的矛盾和人與自然的矛盾,實現人與人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所以,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我們以先進的理念和創造性思想智慧來科學謀劃、理性設計和創造性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此規范、引導和調節人自身的行為與活動,求取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就一定能夠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景。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兩會力推“清風正氣” 營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態
    劉賜貴:發揮生態優勢 實施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戰略
    生態 脫貧 深改:習近平兩會強調這三點
    習近平生態"五喻"為中國發展注入"綠動力"

    ?

    相關鏈接:
    習近平生態"五喻"為中國發展注入"綠動力"
    生態 脫貧 深改:習近平兩會強調這三點
    劉賜貴:發揮生態優勢 實施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戰略
    習近平兩會力推“清風正氣” 營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態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李永勝]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谥馈睌z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