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老師,留守兒童如何得到全面的父愛和母愛呢?”一位來自上海的小記者問道。
著名兒童公益人鄧飛思索片刻后說,“留守孩子得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這個確實很難。如果父母在家鄉,得不到收入就無法供養他們,一般都是爸爸還有很多媽媽離開了家,甚至一起離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幫助這些孩子的重要原因。”
這是3月12日下午在未來網舉辦的“陽光行動——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兩會代表委員面對面活動現場的一段對話。
鄧飛給出的是一個有些沉重的答案。“其實很想告訴小朋友,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又何嘗不想念他們的孩子?”鄧飛表情凝重,言語間也透出無奈。在鄧飛看來,留守兒童的難,指責哪一方似乎都欠公平。一味地埋怨和追責,并不能改變現狀,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攜手為留守兒童做點事。
鄧飛補充道,“不要以為那些小朋友跟我們沒有關系,是因為未來10年他們要和我們在一起的。如果他們心里面有怨恨,會滋生暴力的做法,以后跟我們相處的就是社會暴力。我們是彼此相連的,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所以要關心他們。”
聽后,提問的小記者陷入了沉思,在場的所有嘉賓不住地點頭。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像鄧飛這樣躬耕在孩子慈善領域的公益人不少,他們正在用愛心照亮孩子們的生活。鄧飛說:“社會有你、有我,也有他,有來自各界的關懷,支持著一個又一個家庭。”
孩子健康成長是大家的期望?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現實是,健康成長并不容易。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羚銳集團董事長熊維政專門調研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現狀。熊維政說,孩子現在的作業特別多,有些孩子還經常參加別的學習,例如彈鋼琴等,這個導向非常不好。特別是小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有的早晨5、6點起來了,一直到晚上11、12點還做作業,過重的學習壓力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