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兩會,網絡媒體記者奔走兩會前線,變身“武器專家”,活用“長槍短炮”、全景攝像等各式設備,為我們貢獻了異彩紛呈的兩會新聞盛宴。在他們的切身觀察中,兩會報道正經歷怎樣的變革與發展?傳播君連線10位網絡媒體上會記者,與您分享他們的報道心聲。
人民網記者劉茸:進人民網工作快五年了,今年取得了記者證,才第一次得到前方報道兩會的機會。有想象中的繁忙、緊張,也有親臨會場的幸福感,一天收工時的滿足感……網絡媒體報道兩會就是要更貼近、更實時地把我們的見聞和感受傳遞給大家,將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降到最小。
“兩會新聞大戰”激烈又短暫,中國青年網參與兩會報道的小伙伴個個小宇宙爆發,焚膏繼晷,運用圖文、視頻、圖表、動漫、VR虛擬現實等創新手段,將滿滿正能量注入互聯網。兩會是戰場更是練兵場,落幕即是新啟航,新聞永遠在路上!
國際在線記者楊磊:第一次上兩會,感覺非常興奮也非常緊張,以往兩會基本都是在后方服務,去年成功獲得首批網絡媒體記者證后,終于可以來一線采訪了。為了能讓網友及時了解兩會的熱點、焦點,我們使出渾身解數,希望第一時間將兩會精品呈現在網絡上。
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每天都有奇跡發生”,不知道下一秒會遇到哪位代表委員,哪位會接受我的采訪。比如中午在樓梯口巧遇“中國首善”曹德旺委員;比如坐在餐廳門口沙發寫稿,剛好厲以寧委員吃著香蕉慢慢坐下來……作為網絡媒體記者,我們發揮機動靈活的特長,每一件事都拼盡全力,好多場活動都沖到了最前面。兩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像吃棒棒糖,越來越甜,意猶未盡……
千龍網采訪部副主任田北北:以往兩會大多是傳統媒體一統天下,而現在,網絡媒體已成為兩會報道的主力軍,無論是發稿速度、篇幅、稿件深度都已經實現超越。網絡媒體不僅僅局限于程序性報道,更多的是注重策劃。今年千龍網與北方網、長城網聯合推出“京津冀三網看兩會”欄目,三網采編人員齊心協力,推出數十篇報道。報道中國、報道世界、展示中國、展示新時期中國人的中國夢,因為網絡一線牽。
多彩貴州網內容中心主任季寅妮:全國兩會于地方網站而言,無疑是更高水平的展示與練兵,地方特色、全國視野,如何突圍?“多娃彩妞跑兩會”,圖文視頻、VR全景、創意H5、漫畫圖解、專題集納……精心烹制融媒體時代的網絡新聞大餐。
華龍網首席文字記者徐焱:今年兩會,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網絡媒體的形式創新。華龍網采用《兩會知識問答》的形式宣傳政府工作報告,答題互動,紅包獎勵,深受網友喜愛。還推出全媒體脫口秀欄目《龍哥說兩會》,帶著網友的問題上兩會,將網友關注最多的問題在脫口秀中進行答復。拍攝很辛苦,但最終大受歡迎,心滿意足。
長城網新聞中心副主任趙曉慧:從業近八年、兩次采訪全國兩會,但真的走進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內心還是有一絲緊張。從最初擔當傳統媒體的網絡版配角,到今天獨當一面:多樣編播手段、創新報道形態、活用“采訪神器”、拓展報道空域,網絡媒體已逐漸成為兩會報道中的主要角色。
紅網新聞中心記者黎鑫:兩會報道很辛苦,收獲也很大。約采訪、圍堵委員提問題、分組討論現場聆聽委員發言……作為一名網絡媒體的記者,我們充分展現了自己發稿快、圖文并茂、傳播范圍廣的優勢,幾乎成了部分紙媒的“取稿庫”。
映象網記者何葉:網媒記者需要時刻緊繃神經,除一些策劃任務外,新聞還需做到“快、精、準”和融合傳播。映象網四名文字記者一名攝影記者,采用群狼戰術,采訪寫稿輪流轉,邊采邊錄,一次采訪,生成多種形態的新聞產品。同時,還需及時、不斷聚合各種媒體的相關新聞產品,努力實現“融合改變傳播”。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