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鄉村老友記》今日出境——全國人大代表秦真嶺。
秦真嶺是江蘇省徐州沛縣胡寨鎮草廟村黨總支書記,2014年兩會期間,曾做客中國鄉村之聲《鄉村夜話》欄目。有人說草廟鎮的發展是一個奇跡,從六年前人均年收入只有1850元,村級債務卻有32萬元。到現在人均年收入翻了五倍,村子的環境美了,村民的腰包鼓了。這其中凝聚著村秦真嶺的心血與汗水。
而作為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農村,在當前的形勢下,草廟村面臨的困難也很艱巨。秦真嶺在今年的兩會上會怎么說?帶來什么樣的建議?
自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秦真嶺就始終把代表的責任記在心頭。2年前,他帶來的是有關宅基地的建議,今年他關注的是種糧補貼。他不想當一個啞巴代表,碌碌無為的開會。
秦真嶺:今年我帶了一個建議,主要就是調整農民種糧補貼惠民政策這方面的,因為我認為現在的農業補貼惠民政策已經不適用于現代農業的發展。2004年我們國家出臺了種糧補貼政策,農民也得到了很大的實惠,也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糧食價格也有所增長,不過糧食價格的增長還是趕不上農資的增幅。所以說我們農民在農業這方面的收入依然很低,種糧的成本也還是很大,有農資方面,包括現在農民的雇工方面,這個成本相對還是很高的,尤其是雇工,比前幾年要高出幾倍。
位于蘇北平原的江蘇沛縣,農業結構主要是種植小麥和玉米,而近兩年,國內主糧的價格的不斷下跌,讓很多種植戶都賠了本。秦真嶺是一個主張創新發展的村干部,在這種情況下,他通過對市場的調研,探索了一種新的補貼方式,那就是集中資金,精準補貼。
秦真嶺:現在,我國對水稻和小麥這一塊的保護價政策可能還是要實施的,如果下一步國內糧價跟國際糧價進行接軌,受國際糧價的一些沖擊,我認為糧食價格沒有保障以后,對新興主體將會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所以我的建議,把這幾種資金集中起來,集中發力,搞精準補貼。
除了對市場有準確的研判,秦真嶺還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秦真嶺:建議加大高標準的農田建設,以前的水利工程好多已經年久失修,加之一些人為破壞,基本上來說“旱能灌澇能排”這個功能已經不具備了,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了。
中央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的工作方法定了基調。秦真嶺就具有創新精神,他非常重視運用科學的農業技術,來提升生產的效益和質量,降低成本。因此,他還建議,國家能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資金的投入。
秦真嶺:主要想用在農業技術推廣上,總理報告中也提到,要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投放問題。這個就是指導我們發展綠色農業,我們開創了一個很好的做法,比方秸稈焚燒,我們通過探討總結了一個很好的經驗,秸稈還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培肥了地力又活化了土壤,同時每年每畝地大約能夠減少化肥的投用量80斤左右。我認為在這方面,還應當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和投資。因為下一步中央正在探索的一個戰略方針就是“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的問題,通過這兩個方面來提高地力,提高品質,提高產量,提高效益,也就可以說向土地要品質,通過科技要效益。
?
?
相關鏈接:
言恭達:建立多元參與保護機制 保護農業文化遺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