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6日電(陳孟)16日上午10時30分,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
約130分鐘里,李克強回答了17位記者提問,其中有6個問題與經濟相關,其他問題涉及簡政放權、中美關系、周邊關系、養老保障、農民收入等問題。
記者會上,總理有哪些生動又“有料”的妙答?
1.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
面對路透社記者關于金融市場問題的“當頭炮”,李克強表示,金融首要任務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他指出去年我們采取了降息、降準、定向降準等一系列措施,始終注意把握貨幣供應量的松緊適度,主要還是為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的成本。“金融機構還是要著力去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絕不能脫實向虛。”
2.練就一雙加強監管的“火眼金睛”
針對近期中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的情況,李克強指出,不論是股市、債市、匯市這些金融市場,本質上是市場,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當然,政府有監管的責任。”他指出,隨著形勢的變化,現在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們的金融監管體系,要實現全覆蓋、增強協調性,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分層負責,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置,“總之,還是要瞪大眼睛,練就一雙加強監管的‘火眼金睛’。”
3.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就不會“硬著陸”
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國經濟下行拖累世界經濟”的擔憂時,李克強說,我們堅信,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就不會“硬著陸”。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在保障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方面也沒有完全到位。所以通過推進改革,就可以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的空間拓展開來,就可以頂住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
4.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給世界帶來的會是一股暖風
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所經過的壓力測試也可以說是“寶貴的經驗”。他說:“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我們完全可以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這給世界帶來的會是一股暖風。”
5.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
有記者提出“一些地方養老金發放困難”時,李克強回應,這是一地之難、一時之急。只要地方政府盡力了,中央政府是會給予補助的。李克強說,“從全面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對中國公民保證養老金發放是沒有問題的。可以肯定地說,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
6.用減政府權力的“痛”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
談及簡政放權的工作時,李克強強調,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今年要下決心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而且直接放給市場,即使是需要審批的也要簡化手續。
7.對臺灣投資企業已有的優惠政策不得改變,因為我們是同胞
在回答關于“兩岸關系前景”的提問時,李克強表示兩岸經濟社會關系“需要良性互動”。他說自己去年到福建考察,曾經開了一個臺商座談會,發現不少臺商對大陸出的經濟舉措很敏感,擔心對臺灣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會不會改變。“我們聽進去了,回來就發了文件,明確對臺灣投資企業已有的優惠政策不得改變,要給定心丸。”李克強說,“我們為什么這么做?因為我們是同胞啊。”
8.加大公開力度,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一覽無余
李克強用“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形容政務公開的努力方向。他說,要推進政務公開,我們還要在若干方面進行努力。首先,該公開的應該全部公開。公開是慣例,不公開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眾利益的措施,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等,要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一覽無余。
9.要讓“權在用、云在看”
李克強強調,政府的權力清單和權力運行要上網、要留下痕跡,以便減少自由裁量的空間。他說:“人們不是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嗎?現在是云計算的時代,我們要讓‘權在用、云在看’”。
10.部長們要把嘴巴張開,直截了當地回答問題
談到政府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李克強舉例說,今年兩會前,自己要求國務院的部長們要主動發聲,回答記者的提問。他還對參加“部長通道”的部長們進行叮囑。“我跟他們說:你們可不能記者一發問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張開,直截了當地回答問題。”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