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五金制品廠工作的中國研修生。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海外“淘金”可能并不是愉快的賺錢體驗,赴日中國研修生需要調適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赴日中國研修生與字面相近的“研究生”或“留學生”毫無關系,他們是赴日工作3到5年的中國勞務群體。研修生制度設立初衷是日本企業為了解決“高齡少子化”造成的勞動力短缺,接收赴日學習技能的外國人,并推動日本先進技術傳播海外。
然而近年來,這項邊掙錢邊學技術的制度對中國人越發沒有吸引力了。
據日本法務省數據顯示,2008年在日中國研修生為151094人,2014年為105382人,6年間縮減了近5萬人,不過中國研修生仍占總數的64.98%。
原因在于,中國研修生面臨著并不樂觀的工作環境。以日本岐阜縣為例,岐阜勞動局在2015年對83家接收研修生的企業調查時發現,77家企業存在不支付工資和長時間勞動等違法行為。作為主要群體的中國研修生常常面臨高強度工作與低薪資的不公平待遇。據報道,在日本岐阜縣縫制廠工作的40歲孔某抱怨沒有休息日的連續工作,每月只能拿到12萬日元,“在日本和在上海掙得差不多”。無獨有偶,在長野縣塑膠加工廠實習的6名中國研修生居住在狹小的舊平房內,一個月加班181個小時,卻只收到時薪550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20日元)的加班費,遠低于該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時薪728日元。惡劣的工作環境使得中國研修生選擇“逃離”日本,或是離開研修企業,成為“黑戶口”,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據悉,2015年在日本失蹤的外國研修生為5803人,其中失蹤的中國人共3116人,占比最高。
中國研修生面臨著掙不到錢還學不到技能的尷尬局面,他們多填補日本國人不愿從事的低技術水平工作缺口,簡單重復的勞動沒有多少技能的提高。2014年歸國的四川籍研修生拒絕了日方老板的工作邀請,因為從早到晚剝扇貝殼的勞動內容與學習日本先進食品知識的初衷大相徑庭。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日本政府曾組織專家懇談會進行修正,并將在2016年內設置監督機構,要求外國研修生與日本國人享受同等以上的工資水平。近年來,面對日本持續的人口老齡化與最近首次出現的人口負增長,日本對外國勞動力的需求不言而喻,特別是隨著“3·11”大地震的沖擊與東京奧運會的臨近,如果日本不能有效地解決研修生制度的問題,將逐漸陷入勞動力短缺的困境。趙家坤
?
?
相關鏈接:
中國家電品牌集體發力電飯煲 國人不用赴日瘋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