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6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委員們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參加看望和討論。
二、凈化經濟生態造公平公正
經濟生態是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的綜合環境。在腐敗的經濟生態下,經濟發展既不公平,又不可持續,是一種嚴重扭曲的經濟生態。只有公平公正的經濟生態,才能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實現共同發展、永續發展。
我國目前的市場競爭環境還不夠公平合理,在項目審批、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土地礦產資源轉讓等方面腐敗易發多發,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競爭,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敗壞了經濟發展生態,阻礙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一些地方和行業中,某些企業的“主攻方向”不是提質增效或創新,而是希望借助潛規則、暗操作來套取項目、資金,獲得特殊待遇、排擠競爭對手、攫取非法利益,不僅嚴重損害了企業形象,更為嚴重的是破壞了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嚴重污染了經濟生態,讓經濟發展出現畸形。權力尋租的結果,終究是少數企業和個人從不公平競爭中獲益,而多數守法企業將面臨正常生產經營成本增加、發展處處受限的困難局面。大量事實證明,腐敗是經濟生態只能發展經濟蛀蟲,是破壞經濟正常發展的“定時炸彈”。
營造良好經濟生態,必須堅決鏟除經濟腐敗。腐敗毒化了我們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最大毒瘤。習近平指出:“如果很多有大大小小權力的人都在吃拿卡要,為個人利益人為制造障礙,或者搞利益輸送、暗箱操作,怎么會對經濟發展有利呢?”只有零容忍地反腐敗,才能切斷歪路、邪路,矯正市場主體發展的路徑,讓企業擺脫不正常的政商關系,回歸市場本位,轉向依靠創新、依靠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內生發展道路。在反腐敗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上,黨中央始終立場堅定。習近平反復強調:“反腐并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于經濟發展持續健康。”反腐敗與推動經濟發展是統一的,經濟發展需要反腐敗來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市場環境,要徹底摒棄反腐敗“過了頭”、“阻礙了經濟發展”的觀點,決不能讓腐敗成為阻礙我們發展進程的“攔路虎”。
營造公正公平的經濟生態,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經濟腐敗之所以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在應該交給市場的地方,政府的手伸得過長,一些領域的改革不到位,導致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好的市場環境中,需要服務型的政府。政府要做好服務工作和保障工作,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并提供有效的社會保障。同時,也不能割裂市場與政府這兩個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手段。習近平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營造良好經濟生態,必須創建新型政商關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商關系是始終繞不開的重要話題。構建健康、清廉、公開、透明的新型政商關系,是順應經濟新常態的大勢所趨。習近平指出,“新型政商關系應該是什么樣的?概括起來說,我看就是‘親’、‘清’兩個字。”經濟要想健康發展,唯“親”才能緊密合作,唯“清”才能潔身守正。
營造良好經濟生態,必須依靠法治。平等性、競爭性、開放性、法制性是市場經濟最為核心的四個基本特征,只有依靠法治才能保證四個方面同時實現。只有賦予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個經濟主體都為自己的決策后果負責,才能真正實現市場的配置、調節、激勵和約束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產資源、農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規,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依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反對壟斷,促進合理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通過不斷完善相關的市場規則,嚴格執法,加強市場監督,才能保證各類市場主體在競爭中處于平等地位,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習近平指出:“守法經營,這是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守的一個大原則。公有制企業也好,非公有制企業也好,各類企業都要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法律底線不能破,偷稅漏稅、走私販私、制假販假等違法的事情堅決不做,偷工減料、缺斤短兩、質次價高的虧心事堅決不做。”
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齊心協力打贏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努力為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和經濟生態。
?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軍隊要有五種精氣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