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既是新常態下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要求。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必須切實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叫響實干興皖最強音。安徽日報今起開設專欄,報道全省開局之年的新思路、新實踐,展示廣大干群實干興皖的新狀態、新作為。
高端裝備制造、新型顯示、智能語音、硅基新材料……從小到大,由弱至強,從“多點開花”到集聚增效,自去年省委、省政府確立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以來,各地凝心聚力,多措并舉,基地發展規模擴張、速度加快、質量提升,增長亮點不斷涌現。
新變化源自新理念,新理念引領新境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推動創新發展,必須以調轉促“4105”行動計劃為主抓手,關鍵是要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十三五”新航程已然開啟,新興產業正迎來嶄新的發展春天。
攥緊拳頭,集中資源,超前謀劃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基地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基層實踐:新春時節,馬鞍山經開區招商二局侯迎先忙碌個不停。 “我們與北京的中輛新能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接洽,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力爭這個新能源有軌電車項目能早日落戶馬鞍山。 ”他告訴記者,新能源有軌電車占據了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三個產業,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培育發展整車制造產業,能帶動上下游相關配套企業落戶,拉長產業鏈條,推動資源集聚、要素集聚和產業集聚。 ”
當諸多城市剛把目光投向新興產業的“藍海”,蚌埠已率先將思考化為實踐,把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主要引擎,向“2020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邁進。 “我們已形成產業規模全國較大、研發平臺國內一流的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具備電子信息顯示、光伏玻璃和玻璃新材料三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蚌埠市發改委工高科副科長馬昊表示。去年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完成產值332.6億元,超過年度產值300億元的目標,目標完成進度110.9%。
權威聲音:“握拳才能聚力,聚沙方能成塔。亮麗搶眼的數據彰顯了基地在調轉促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用。 ”省發改委產業處處長徐志說,初步統計,去年14個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3082.7億元,增長19.7%,增幅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1個百分點。其中,智能語音、新型顯示、現代醫藥等7個基地產值增幅20%以上。在基地的引領帶動下,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8922億元,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 “這表明只有超前謀劃,搶占先機,才能更好贏得發展、贏得未來。 ”
記者點評:踐行新理念,開拓新境界,關鍵是找準發力點。未來五年,我省將“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形成20個左右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其中10個左右產值突破千億元”,牢牢把握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
摘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既是新常態下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要求。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必須切實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叫響實干興皖最強音。安徽日報今起開設專欄,報道全省開局之年的新思路、新實踐,展示廣大干群實干興皖的新狀態、新作為。
項目引領,聚合動能,培育龍頭企業,積極推動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
基層實踐:2月24日,亳州藥市迎來新年開市大吉。瞄準“中藥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中藥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的目標,亳州市在實施中醫藥產業“雙千億”戰略的新征程上鏗鏘前行。從中藥材種植、中藥商貿流通、中藥工業及延伸產業鏈,亳州謀劃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重點項目,以大項目催生大企業,以大企業支撐大產業,以大產業推動大發展。
“修正藥業、廣藥和記黃埔、天津醫藥集團達仁堂、珍寶島制藥、北京同仁堂飲片等一批重大項目進展加快,天祥藥業等項目去年建成投產。 ”亳州市發改委產業科李修奇介紹,2015年新開工和2016-2017年計劃開工重大現代中藥工業項目82個,總投資282.9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新增產值107.5億元,稅收6.6億元。 ”
權威聲音:“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加強基地建設的項目支撐,培育龍頭企業,壯大產業規模,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省發改委產業處負責人表示。
“基地已成為我市創新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引領發展作用凸顯。 ”合肥市發改委副主任朱勝利說,今年合肥將持續推進第一批省級四大基地的238個在建項目建設,加快130多個儲備項目洽談和前期工作,重點推動通富微電封裝測試一期、國晶微電子封裝、國軒新能源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加快京東方10.5代線、康寧玻璃基板、晶合12吋晶圓制造等項目建設;推進德電新能源汽車、捷力年產20億平方米動力及儲能鋰離子電池隔膜一期等重大項目早日開工。
記者點評:項目是架在現實與目標之間的橋梁。只有項目落地,目標的實現才有抓手和落腳點。沿著“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我省從點到面,串珠成鏈,積極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發展、高端發展,輻射帶動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摘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既是新常態下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要求。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必須切實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叫響實干興皖最強音。安徽日報今起開設專欄,報道全省開局之年的新思路、新實踐,展示廣大干群實干興皖的新狀態、新作為。
創新驅動,搭好平臺,打造政策高地,提高產業競爭力激發內生動力
基層實踐:課本會說話,汽車、空調甚或臺燈都將成為人類的聆聽者。在科大訊飛二樓演示廳,智能語音帶著人們開啟了一扇神奇之門。 “作為中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領軍者,科大訊飛在多項技術上擁有國際領先的成果。 ”科大訊飛媒介經理王竹梅告訴記者,目前訊飛正在進行面向少數民族語言的智能語音技術及系統研發。現在,訊飛開放平臺的終端用戶數已經超過7億,開發伙伴達到11萬家,每天的訪問人次已經接近14億。以訊飛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生態已經逐步構建。在科大訊飛的帶動下,我省智能語音產業集聚發展合肥基地形成了從源頭技術創新到產業技術創新的全生態創新格局。
“搭建創新型的研發平臺是我們的重要探索方向。我們正在謀劃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框架性合作內容目前初步達成。通過高效的合作模式和市場化運行,引進高新科技、管理運營、設計等各類人才和優質科技成果,形成示范性產學研生態,引進培育新材料產業鏈相關產業,最終在馬鞍山形成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領域國內領先的知名創新創業基地。 ”侯迎先介紹。
權威聲音:“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今年的重點是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實現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確保2016年首批基地產值達到3890億元。目前,我們正通過招投標第三方評估機構,研究制定基地評估指標體系,力爭3月份完成評估工作。根據評估結果,對優秀的加大資金支持,對不合格的不予支持,且不考慮該市申報的第二批基地。 ”徐志介紹,今年還將健全統計和通報制度,加強對基地發展的動態監測和分析評估。 “近期開展第二批基地評審,范圍拓展到現代服務業相關領域,鼓勵支持各市集中力量建設若干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 ”
記者點評:當今之世,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創新是市場的角逐點和動力源。只有通過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創造強大而持久的競爭優勢。凝聚共識,開局起步,現在就要搭好平臺,強化政策保障,一招不讓,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天津篇:京津冀三地一盤棋 生態環保聯防聯控尋突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