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2日消息(記者林韋瑋 通訊員陳創淼 攝影報道)3月20日,海口秀英區西秀鎮榮山寮村漁民李闖前往澄邁縣玉包港新購漁船返航途中,遇上海上大霧而迷航,船上燃油隨后耗盡,在通訊聯系不上的情況下,海口市海事、海洋漁業及秀英區、西秀鎮及粵海鐵、海南港航公司、澄邁縣玉包港周邊村民等10多個部門緊急搜救10余個小時。21日中午,李闖及漁船安全獲救返家。
新漁船失去動力,情況危急
今年40歲的李闖,已有10多年的出海捕魚經驗,因自家的漁船已破舊,他通過別人介紹,花了5.5萬元在澄邁縣橋頭鎮玉包船廠訂做了一艘9米多長的玻璃鋼漁船。
搜救人員在海上尋找李闖。
3月20日上午11時,李闖獨自一人坐車前往澄邁縣橋頭鎮玉包造船廠,打算把新船開回家。直等到下午18時海水退潮后,他才將船開出港口。他估計,如果一切順利,3個小時左右就能回到家。
然而,隨著夜幕降臨,海面上開始起霧,而且越來越大。由于上午出門匆忙,加上沒有經驗,李闖身上沒有攜帶指南針,而新購的漁船上還沒有來得及安裝導航設備和船錨,加上這是片陌生海域,李闖迷失了航向,在海上茫然地航行了近5個小時后,船上僅有的40斤燃油耗盡,漁船失去動力,他檢查發現船槳也發生了故障。
茫茫海面,大霧籠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周邊也沒有漁船經過。此時,李闖才緊張起來,隨后他拿出隨身帶的手機撥打海事搜救電話,并打電話把情況告訴妻子。
李闖失去動力的漁船。
李闖無法說出準確方位,為防止漁船漂移更遠,海口市海洋和漁業監察支隊工作人員只好在電話中交待他,想辦法就近把船固定在漁民設置的定置網繩上等待救援。可不久后,獨自一人駕船的李闖手機也聯系不上了,情況顯得十分危急。
海口、澄邁兩地聯手參與搜救
接到情況反映后,海口秀英區委書記張霽批示:“要盡快協調海事、漁業等部門組織搜救,確保漁民安全。”秀英區相關部門隨即啟動應急預案。西秀鎮委書記李傳家帶著鎮干部,于21日早上3時將搜救指揮部設在了榮山寮村,他們先向李闖的妻子了解情況,并安撫家屬情緒,之后向相關部門求助。
執法艇拖著李闖駕駛的漁船返航。
海口市海洋和漁業監察支隊根據天氣情況,連夜制定搜救方案,并通過海上救援通信平臺,向海口地區所有漁船發出救助信息,提醒附近海域過往船只注意加強瞭望,發現遇險船只及時救助并報告情況。
21日早上6時,待天剛亮,榮山寮村黨支部書記王繼江、村主任王錄廣率領本村第一批6艘漁船出海搜救。此時,海面霧仍較大,能見度較低,他們分成6組,從不同方向搜尋。與此同時,海口市海洋和漁業監察支隊派出2艘執法艇參與搜救;粵海鐵及海南港航公司接到求救信息后,也各自派出2艘搜救船支援。
緊靠榮山寮村的新海村黨支部書記王茀興得知消息后,為了方便拖船,他緊急組織村里2艘較大的漁船也加入搜救行列,周邊的榮山村、南港居委會紛紛表示,愿出人員參與搜尋。西秀鎮相關負責人還通過李闖家人,找到了澄邁橋頭鎮當初聯系購船的介紹人電話,讓他也組織發動橋頭鎮玉包港周邊的漁民幫忙出海搜救。
搜救10余小時后人船安全回家
21日上午8時45分,在李闖失聯近8個小時后,大家終于接到好消息:“澄邁玉包港本地的漁民發現了李闖的船只,人船都安全!”海口市海洋和漁業監察支隊通過漁民獲悉失聯漁船的方位后,立即指派中國海監2109號執法艇前往救援。原來李闖駕船失去動力后,向玉包港徧西移動,相距榮山寮村19海里左右。
中午12時20分,2109艇拖著李闖的新漁船安全停靠榮山寮村海邊錨地。李闖妻子從學校接回一雙兒女來到海邊迎接他安全回家,一雙兒女歡快的奔向李闖,口中高興地叫著:“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
李闖開心地和兒女合影。
此時,李闖顯得有些激動,眼中閃動著淚光,握住現場指揮救援的秀英區委副書記、區政法委書記王曉龍的雙手,不住地說:“感謝政府!謝謝你們救了我!”
據李闖介紹,他按漁業部門的指導,在抓海面定置漁網的浮標固定漁船時不慎落海,手機也掉海里了。好在當晚海面風浪不大,因政府營救及時,最終才化險為夷。
李闖感謝大家的營救。
漁業部門:海上參與救援有補貼
據了解,李闖此次駕新購漁船回家,船上僅一人,除了船上未配備通訊導航系統,他連救生衣都未穿。海口市海洋和漁業監察支隊支隊長馮所軍介紹,漁民必須要至少2人同行才能出海作業,必須通訊、導航、手機及漁船固定設備齊備。李闖這樣出海為違規作業,今后他們將加強對漁民的安全教育。
馮所軍說,為鼓勵漁民積極主動救援海面遇險船只,凡參與搜救與救援的船只,經海洋漁業部門核實并上報,國家農業部每年都會對參與搜救與救援的船只給予相應補助。為此,他呼吁,漁民發現海上船只遇險后,要發揚互幫互助及人道主義精神,及時伸以援手。
?
?
?
相關鏈接:
漁民突發腦出血 八所海上搜救分中心成功協調救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