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里斯慶祝勝利
本賽季的CBA聯賽,隨著四川隊的歷史性奪冠而落下帷幕。雖然冠軍已然歸蜀,但在CBA的第21個年頭,經歷了一個堪稱最為混亂的總決賽之后,還是留下了一連串問號,讓整個聯盟的從業者和關注者為之思考。
四川建隊模式恰是“職業化”的體現
“四川若奪冠將是個笑話”,這是新華社在總決賽之前就“三外援”問題所發表的觀點。此話一出,瞬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如今,四川隊果然奪冠了,這樣的聲音自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擁有著廣泛的“市場”,持這種觀點者,無不為中國籃球的人才培養擔憂,認為如果都像四川“隨便高薪找幾個外援”就能拿冠軍,今后誰還會對中國籃球的后備力量負責?
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放在一個號稱“職業化”的聯賽中,這樣指責一支球隊則顯得太苛刻了。其實,四川這支籃球俱樂部,自從組隊打NBL開始,直到拿下總冠軍,他們是完完全全的“職業化”運作,靠的是市場本身的規律在發展。他們沒有“省隊”“體育局”的背景,沒有行政化和地域化的制約,先一開始就從四面八方吸引球員,成功升上CBA之后,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本賽季,他們請來了部隊出身的名帥楊學增,又重金拿下了上賽季在青島取得成功的“鄧哈哈”三外援,再結合了一批在原來各自球隊過得不甚如意卻實力不錯的國內球員,一步一步開始了神奇的奪冠之旅。
職業聯賽本質上是一種“商品”,觀眾看比賽需要“消費”,那么作為回報,球隊自然要付出最精彩的表現。四川隊是一支新興球隊,他們顯然無法通過青訓迅速提升自身實力,但他們合理運用“三外援”規則,高薪招攬有實力的球員,打出好看的比賽,本身就是對職業聯賽的負責,也是對消費比賽的觀眾負責,而當成績越來越好,比賽越來越好看,自然會有更多的觀眾愿意消費去看球,這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商業邏輯。
“群毆事件”
能否成改革契機?
川遼群毆,是CBA“亂象”的總爆發
即使再過若干年,“川遼群毆”那一天或許都會被視作中國籃球史上無比黑暗的一天。爭奪總冠軍的懸念被場外風波無情碾壓,隨后包括球隊、籃協、媒體的一系列處置不當,則加大了這場風波,也讓兩地球迷劍拔弩張,空前對立,網絡上充斥了遠超籃球本身的地域攻擊。
實際上,這次群毆的發生,并非沒有端倪,因為整個賽季,CBA的“亂象”一直沒有停下來過。“技術臺走表失誤”這一個“技術問題”,可以說貫穿了整個賽季;球場上的“黑腳”不能有效遏制,籃協反而處罰“揭黑者”;“群毆”也不是孤立,只是在賽季之中都是發生在場內,發生在球員與球員之間,八一隊和福建隊的“全武行”,也迫使籃協開出了“史上最重罰單”……而最具黑色幽默的,是遼寧本溪主場,一名遼寧球迷本想砸新疆隊的西熱力江,沒想到卻“大水沖了龍王廟”讓郭艾倫受傷……球員的戾氣在增長、球迷的戾氣的滋生、籃協的無能、聯賽的不職業則更加重了暗流的涌動,終于在總決賽第三場賽后,形成了總爆發。沒有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安保措施,使得充滿戾氣的球迷和因輸球加重戾氣的球員終于形成了“親密接觸”,釀成了大事件。
如果我們聯賽的管理者真的能夠從根本上正視我們聯賽所呈現的種種問題,意識到可能會產生的嚴重后果,或許群毆那一幕就不可能發生了;即使在群毆發生之后,籃協那“和稀泥”般的處理,則更能體現出他們在應對重大問題上的軟弱。不止一兩個人提到,籃協應該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比如四川主場罰款加空場甚至取消辦賽資格,遼寧隊涉事球員全部禁賽……
毫不夸張地說,在一群低能、低效或者說只懂得平衡不懂得駕馭的管理者胡亂指揮下,曾經紅火無比的CBA,正在被日益火爆的國內足球搶去更多的眼球和市場。據說,等警方的調查結果出來后,籃協要追罰斗毆球員,問題是:“頭疼醫頭”能止住CBA的滑落趨勢嗎?我們,能等來一次徹徹底底的市場化改革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