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0!3月24日,中國隊在武漢進行的世界杯預選賽40強賽小組賽倒數第二場比賽中擊敗了馬爾代夫隊,賽后主教練高洪波表示,“我們曾說了,一定要爭取超過上一次與馬爾代夫隊的比賽結果,這是最低標準。教練組對于隊員們的表現是滿意的?!北M管如此,但4個進球對于占據絕對主動的中國隊來說,顯然并不算多,而且,高導也直言:效率不高!這是目前國足最大的問題,更是迎戰卡塔爾隊之前更需要解決的問題。
40次射門與15個角球
在賽后發布會上,主教練高洪波公布了兩個數據,第一就是中國隊在本場比賽中總共有40腳射門,但只進了4個球。其次,中國隊在本場比賽中的傳球次數接近了700次。單從數字來看,國足當然是在本場比賽中占據絕對優勢的,但正如高洪波所言,比率不高。而在足球比賽中,最終決定比賽勝利的并不是數字與數據多么漂亮,最關鍵的就是效率問題。
實際上,不只是射門次數,在這場比賽中,根據創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數據,中國隊的控球比率高達68.8%,除了射門次數是40比6之外,角球數是15比0??墒?,這樣的數據換來的僅僅只是4個凈勝球。
單從比賽而言,4比0取勝當然可以接受??蓡栴}在于:目前中國隊的形勢不僅需要取得3分,更需要盡可能多地進球。因為國足下一場如果擊敗卡塔爾,就有機會與其他小組的第二名競爭出線資格,而那時,凈勝球將左右國足能否進入到12強賽中。從這個角度而言,進4球顯然太少了。到目前為止,不算與不丹隊的兩場比賽,中國隊的凈勝球只有+6個,整個進球數也只有7個。而同樣是排名第二的其他小組對手,盡管凈勝球也是6個,可最少的進球數都已經有8個了(約旦隊)。未來,指望著從卡塔爾隊身上拿到更多的凈勝球,顯然很不現實。
從這一層意義上說,國足在這場比賽中的“低效率”實在讓人可惜。
苦練定位球,效果不明顯
賽前,主教練高洪波曾表示,因為集訓時間較短,所以在現階段只能爭取在定位球上做些文章。由于國足從廈門的首期集訓開始,國足就實施封閉訓練,記者通過球隊了解到,國足每天訓練都會安排定位球這方面的內容,也會在分隊對抗中穿插進行。但從實戰的效果來看,至少不算理想。
本場比賽中,國足總共獲得了15次角球機會,其中左路明顯多于右路,而且國足的角球主罰顯然是經過安排的。譬如在右路,一般都是姜寧主罰;右路則由蒿俊閔主罰,在黃博文出場后,黃博文也曾主罰過。從罰球的落點來看,國足是經過安排的。戰術角球時,如果姜寧主罰,蒿俊閔會主動靠過去;如果是直接罰球,球的落點是不斷變化之中的。但是,國足似乎空有身高優勢,即便是搶到了第一點,第二落點不是無人爭搶就是被對方解圍,或者是被對方門將直接得到。最終,15次角球無一有收獲。而任意球方面,國足在前場獲得了5次任意球機會,其中包括3次前場三分之一場區內的任意球,但也未有斬獲。
現代足球中,定位球的得分率總體趨勢是在下降,但無論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賽還是2015年亞洲杯賽,出現的趨勢是角球的進球數在增加。在巴西世界杯賽上,除了運動戰中進球數較2010年南非世界杯賽多了9個之外,52個定位球一類的進球較南非世界杯賽多了17個,而角球這一項就增加了14個!
在2015年澳大利亞亞洲杯賽上,總進球數為85個較2011年卡塔爾亞洲杯賽少了5個。這其中,運動戰一類的進球數為53個,較2011年亞洲杯少了11個,烏龍球進球均為2個。但定位球尤其是角球方面,2015年亞洲杯賽上角球的進球數為13個,超過了卡塔爾亞洲杯賽時的6個。
對照這樣的數據,再來看國足在這場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況,顯然未能很好地利用定位球尤其是角球機會,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在未來西安與卡塔爾隊的比賽中,國足或許在運動戰中很難像對陣馬爾代夫隊那樣創造出那么多的機會,那么定位球和角球就尤為重要。
邊路理解已經過時
比賽中,國足的4個進球全是運動戰中創造的,尤其是第一、第二個進球,都是通過邊路傳中創造出來的,這值得欣慰。實際上,這也是國足在前期訓練中所追求的。
據了解,在封閉訓練中,高洪波在進攻方面,反復演練了邊路傳中。而在實戰過程中,國足也是通過邊路來創造機會。但國足的傳中效率并不高,全場傳中的次數為52次,可成功率只有37.1%;馬爾代夫隊雖然傳中的次數不多,僅為3次,成功了一次,其成功率為33.3%。成功的那一次就是下半時開場后不久,馬爾代夫隊在一次反擊中從右路傳中,中路三人包抄從國足門前劃過,令人嚇出一身冷汗。
國足的傳中成功率不高,恐怕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于缺乏邊路的傳球高手。在邊路傳中的戰術要求中,真正決定性的是傳球隊員能否將球傳到位,中路球員的任務就是能夠舒服地把球送進門里。
本場比賽的下半時,左邊后衛李學鵬的傳中次數算是最多的,但傳球落點的準確性卻難以令人恭維。右后衛趙明劍助攻上前后,傳中過程也存在這個問題。換而言之,高洪波強調邊路沒有錯,從先前的杜伊、卡馬喬,甚至到佩蘭,外籍教練執教中國國家隊時,一直強調“決戰在邊路(sides play)”,希望國腳們利用好邊路。但如今的關鍵在于沒有好的傳球手,此乃其一。
其二,同樣是邊路,現代足球發展至今,球場的區域劃分已越來越細。同樣都是中文所說的“邊路(sides play)”,但歐美足壇卻進一步分為“channels”與“flanks”(如下圖所示)。而在歐美足壇提及邊路時,更多是指“channel”而非“flank”。目前國內球員在邊路拿球后只是簡單地選擇從外圍(在flanks區域內)傳中,然后讓中路包抄的球員去搶點完成射門,就像李學鵬在下半時比賽中所處理的那樣。
分析圖
可是,回想一下中國隊上半時的兩個進球,第一進球前,武磊的傳球區域就在左側的“channel”區域;而吳曦后插上傳中為楊旭創造的第二個進球機會,傳球區域恰恰是右側的“channel”區域。實際上,姜寧攻入的個人第二球,恰恰也正好是從左側的“channel”中突破進去后射門完成得分的。
同樣是邊路,國內的理解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兩翼齊飛”上,與歐洲足壇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歐足聯早在《2011-12歐冠聯賽技術報告》中就已明確指出:“433陣型中的左、右兩側前鋒已越來越遠離過去傳統‘邊鋒時代’的跑位線路,不再是上下直線跑動,或以角旗為目標、或沿著邊線跑動。他們開始時站位很寬,充分利用球場的寬度,然后去內切或走里線,從而在危險區域內給對方制造混亂。
“這種活動方式通常有球員用他們最強的那只腳帶球,拉開對方的空檔,然后完成強有力的射門、或者是致命地、準確地傳給隊友去完成最后一擊。這些球員走內線式的跑動,也為身后的后衛拉開了更多的空檔,由身后的后衛超越他們、去成為球隊邊路進攻的主要傳中者。阿森納(數據 )隊主教練溫格更是指出:‘在邊路前鋒位置上的球員是如此之活躍,各隊很難在90分鐘內始終不給對手以空間。’也正因為此,那些傳統意義上的、不是很活躍的的邊鋒時代已結束了。”
中國隊的邊路效益為什么如此低下?很值得深思。
應盡早限制外援名額
看著國家隊的前鋒們楊旭、武磊、郜林及于大寶在對方門前一次次錯失良機,球迷們只能是一次次感慨!可是,看看這些國足重用的前鋒們在俱樂部球隊里,又有幾個是司職正印前鋒位置的?
在平時的中超聯賽中,不斷有人在唱“高調”:諸多大牌外籍球星的到來,可以幫助中國本土球員提高競技水平。于是,這些年來,越來越的外籍前鋒占據著各俱樂部的主力位置,而國足卻難覓前鋒。很多人都在說,和這些大牌外援們一起效力,中國球員的水準這些年來“進步幅度很大”、“提高很快”。但面對中馬之戰中的幾名本土鋒線球員的表現,記者真不知道該說什么。
坦率地說,如果中超聯賽還不限制外援名額,與亞足聯目前所實施的“3+1”接軌,而放棄目前所采用的“4+1”,則中國國家隊未來的前鋒將越來越少,至少未來國奧隊層面上的中鋒已經斷層。至于國足進球,則恐怕更是難以奢望。
當然這是后話。但對于現在的國足而言,想要在西安與卡塔爾隊的最后一場比賽中取勝,進球是必須的。問題就在于:該如何取得進球呢?中馬之戰給出的答案至少難以令人樂觀。
?
?
?
相關鏈接:
光有姜寧還不夠!國足待爆發 蒿黃張盼演奇兵?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