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鰲3月25日電 (記者尹海明)阿爾法狗打敗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引發全球廣泛關注,未來智能機器會打敗人嗎?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不這么認為,“機器還是人生產的,所以最終還是人贏了。”
智能制造、智能城市、自動駕駛、5G、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的未來、未來消費……以“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愿景”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諸多分論壇的話題充滿了新意和未來感。
“到今天為止,人類還沒有開發出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估計再過三五年就差不多了。”參加自動駕駛與未來的交通分論壇的李書福說,自動駕駛不是簡單的機器,是有思考的,從某種情況上比人工開安全得多。此外,由于它主要是軟件技術,所以大批量生產的話,價格并不是關鍵因素。
這樣的“理想”照進“現實”,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李書福的回答并不是技術,而是法律。他說,自動駕駛發生車禍,法律責任是車主還是車企很難分清。他希望能修改和完善道路交通法規。
汽車自然離不開制造業。德國有工業4.0、美國有“工業互聯網”戰略、中國有制造2025規劃,制造業的未來會怎樣?
知名制造企業三一重工的高級副總裁賀東東說,未來整個工業模式會發生變化。工業消費模式轉變,從買產品買硬件到買使用、功能和產出;工業制造模式轉變,基于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以極高的效率最快的生產出來。“所有的工業產品將來都可能變成一個小的智能機器人。”他說。
喬布斯之后,智能手機未來可能不會有顛覆性的產品出現了?“這個是錯的!”以色列科技創業之父YossiVARDI在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的未來分論壇上說,以后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新東西。
“我們還處在胚胎階段,今天看到的只是先驅者,還沒有看到真正的重頭戲出來。”對于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的未來,YossiVARDI說,智能設備未來最有希望的一個領域是光學設備。
無論是汽車行業、智能制造業,還是可穿戴設備,都離不開未來的消費。
利豐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在主持未來的消費分論壇時說,35年前84%的全球消費來自于西方國家,現在已降到了70%,他預測到本世紀中葉,大部分消費可能會轉到發展中經濟體。
作為企業,如何更好地吸引消費者?“不光產品是否安全,質量高不高,產品背后的企業價值觀非常重要。”瑪氏董事長VictoriaMARS說。她的觀點得到聯合利華公司董事長MichaelTRESCHOW的贊同。
?
?
?
?
相關鏈接:
民生 改革 轉型 李克強三赴博鰲強調三件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