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和環保成國際合作風口
制造業與環保技術的跨國對接,成為珠三角國際合作“朋友圈”里最熱門的話題。
“機器代人”的浪潮在珠三角這個全球制造業基地興起,一大批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持之以恒的技術創新,正在迎來全新的市場機遇。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是廣州機器人制造和智能裝備產業的聚集區,中以機器人研究院、中以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孵化基地的落戶,讓這里有了更多期待。
硅谷之外,以色列被認為是另一大創新“國度”。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在以色列,每2000人中就有1人創業,平均8小時就有1家創業公司誕生,以色列在創新方面位列前茅。作為首個中國與以色列合作打造的機器人研究院與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這里將致力打造成為華南地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權威研究中心、產業化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和金融資本匯集中心,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器人與智能產業創新及產業化基地。
在佛山,國際機器人巨頭庫卡公司將其在中國的第一個機器人應用研發基地落戶中德工業服務區。按照規劃,圍繞庫卡公司的引入,還將有8家智能機械裝備龍頭企業共同在佛山投資建設順德機器人專業園區。
庫卡機器人搶先布局,瑞士ABB集團、日本安川、日本川崎重工等國際機器人產業“巨頭”也紛紛搶灘登陸順德,擴大著這里的國際合作“朋友圈”。
而在另一面,利迅達、鼎峰、隆深以及科凱達機器人等,這些大多成立僅兩三年的順德本土機器人企業,有不少已在個別應用領域達到技術領先的地位。利迅達機器人董事長霍錦添表示,從不銹鋼產業轉型而來的利迅達,在經過3年的研發后,從2013年開始對外銷售產品,如今已成為了產值破億元的機器人公司。
國際合作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環保技術領域的跨國合作則讓珠三角的城市和產業變得更加“綠色”。從深圳國際低碳城到東莞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以節能環保為主題的合作,提升珠三角經濟增長質量,讓這里的環境更加宜居。
以色列環保技術落地東莞,讓“世界工廠”的黑臭河涌變清,是珠三角綠色發展的典型樣本。
位于穗莞深經濟走廊之間的東莞市中堂鎮四鄉村,由于歷史和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原因,工廠林立,民居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河涌,水體發黑發臭。
在中以產業園落戶東莞之后,東莞市將該項目作為中以合作示范項目,由廣東中以環境科技產業園公司負責規劃設計和實施。一個采用以色列生物處理技術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很快建設起來,
近日,記者來到中堂鎮四鄉村,發黑發臭的河涌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流水潺潺淌過草地,蘆葦在清風中搖曳。
東莞市中堂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環境治理引來了金鳳凰,與下馬四圍治水項目一路之隔,就是中堂鎮調整產業結構引入優質企業打造的千畝“百香島”農業龍頭項目,引進民間投資達3億余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