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城市”,也許是很多甘肅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絢麗夢想,也是城市建設進行曲中早就呼之欲出的一個美妙音符。“十二五”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的要求,全省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甘肅的指示,立足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和促進大地增綠、農民增收兩大目標,通過不斷強化生態保護管理,加大資源培育力度,壯大富民生態產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創新生態建設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水平,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構筑堅實的生態安全體系、高效的生態經濟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全省城鄉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現在的我們已經走在了夢想之境前行的道路上,充滿了激情和期待。
網絡供圖
“綠色發展”是今天必須的選擇,也是向未來做出的莊重承諾。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修復等嚴峻形勢,我們要打好“組合拳”,共同發力創建大美甘肅新生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曾經的蘭州總是與重污染脫不了關系,空氣污濁,黃沙彌漫,而如今的蘭州呢?已從重污染城市逐漸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的行列,并且空氣質量優良率連年提升,同時在2015年獲得聯合國“今日變革進步獎”,現在的蘭州有一個美麗而干凈的名字——“蘭州藍”。
2011年之前,蘭州一直處于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列,同年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整體戰攻堅戰也打響了,“還老百姓一片藍天和清新空氣。”這是所有蘭州市干部群眾的共同奮斗目標。
蘭州市重點采取了八個方面的措施:一是減排。對老城區工業污染源采取‘改、停、關、搬’等措施,對210家高排放企業進行深度治理,城區三大電廠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以上。先后實施107戶企業向新區搬遷改造,蘭州石化等48戶建成投產。二是壓煤。重點從‘治、管、控’入手減煤量、控煤質,大力調整城市能源結構。三是除塵。市區工程建設做到施工現場圍擋、工地物料堆放覆蓋、施工現場路面硬化、駛出工地車輛沖洗、拆遷工地濕法作業、渣土運輸車輛密閉等6個100%。四是控車。市區9500輛公交車和出租車全部實施油改氣,禁止黃標車、重型柴油車進入城區。五是增容。擴大南北兩山58萬畝綠化成果,新增和改造公共綠地4450畝。六是立法。先后制定蘭州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等6部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法律法規。七是嚴管。全面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將市區劃分為1482個網格(樓院、小區),實行市、區、街道三級領導包抓,實現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八是問效。狠抓干部作風轉變,強化責任追究,加大執法力度,把大氣污染防治落實到‘最后一公里’,把過去那些停留在紙上的措施變成了行動,落到了實處。正是這些強效有力的措施到位實行才使我們的“蘭州藍”成為甘肅的驕傲,讓世人矚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