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頭”山寨社團唬了多少人
“中國產品質量協會”“中國公益總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一批離岸、“山寨”社團被曝光,著實讓很多人吃了一驚。
看似威風凜凜,實則未在我國民政部門合法登記;個別協會,甚至10年前已被通報,至今卻仍在通過發展會員、發放牌匾等形式斂財。“山寨”社團為何層出不窮?如何加強管理?
10年前被通報,10年后仍招搖
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曝光的首批203家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涉及醫療、教育、能源、房地產等諸多行業。這些組織多數冠以“中國”“中華”“全國”等國字頭字樣,與境內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團名稱雷同甚至一致。其中,“中國產品質量協會”等赫然在列。
這一協會官網中自稱是“我國產品質量領域知名的全國性和國際性社會團體、非營利組織、獨立社團法人”,卻以開展質量信譽評估活動為名,向企業收取費用。
記者通過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民政部登記的社會組織查詢”檢索,輸入“中國產品質量協會”后,結果顯示:“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
而通過香港注冊企業信息查詢發現,“中國產品質量協會”于2001年注冊,系注冊資本1萬元港幣的“香港亞太經濟集團有限公司”下設的分公司性質的“協會”。
事實上,關于“中國產品質量協會”的身份問題,早在10年前就曾引發質疑。2006年9月22日,《中國質量報》、中國質量新聞網刊發國家質檢總局的聲明,指出“中國產品質量協會不是國家質檢總局所屬直屬掛靠單位。”
不過,“中國產品質量協會”并未因聲明或相關查處而銷聲匿跡。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落款為“中國產品質量協會”的“國家級征信企業”“質量信譽AAA等級”等多類牌匾仍在持續發放。
記者多次撥打“中國產品質量協會”網站顯示的聯系電話,希望了解相關情況,均無人接聽。
九成“山寨”社團熱衷“國字頭”
記者統計發現,203家被通報的社團中,九成以上具有“國字頭”頭銜。其中,名稱中含有“中國”的社團169家、含有“中華”的社團18家,另有冠以“全國”之名的社團1家,累計占比逾92.61%。
縱觀各類離岸、“山寨”社團,三類造假方式比較常見。
“改頭換面”類:一些社團,是在國內原本有正規社團的情況下,故意使用近似的名稱。比如,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的“中國質量協會”為正規登記社團,而“山寨”社團“中國產品質量協會”與其比較接近;“中國營養學會”是在民政部登記的全國性社團,但有個“山寨”協會的名字叫做“中國營養協會”,一字之差,讓公眾難以區分。
“無中生有”類:部分社團,在協會命名時疊加使用“中華”“國際”“世界”等,創造了一些看似“高大上”但實則未在境內登記的社團。比如此次被曝光的“中華慈善國際聯合會”“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等。
“同名仿冒”類:也有部分“山寨”社團,在命名時直接使用了與在民政部登記的合法社團同樣的名稱。如“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等,都出現了同名仿冒者。
“李鬼”橫行需加大處罰力度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占明介紹,一方面,我國確實存在政府機構下設的官方協會,人們對“國字頭”的社會組織比較信任,“山寨”社團借此心理“鉆空子”牟利;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存在“占便宜”心理,也希望多拿榮譽“貼金”,這讓“山寨”組織有了一定的市場空間。此外,還有一些企業是由于擔心“山寨”社團真的具有政府背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交錢。
專家指出,必須將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納入法律監管范疇,明確要求其在境內開展活動時必須經過許可或備案。
倘若一個“山寨”社團能夠牟利5000萬元,卻可能只面臨50萬元或500萬元的處罰,這種處罰顯然起不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必須提升違規違法成本,讓‘山寨’社團不敢碰‘紅線’。”金占明說。
?
?
相關鏈接:
中國游泳協會通報反興奮劑情況 3人已被停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