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5月11日習近平在黔南州貴定縣甘溪林場叮囑干部職工要強化生態建設。
二、水資源消耗雙控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戰略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而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屬世界最貧水的國家之一。習近平指出:“原油可以進口,世界石油資源用光后還有替代能源頂上,但水沒有了,到哪兒去進口?”習近平還強調:“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為此,要實施雙控行動,切實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
目前,全國年用水總量超過6000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億立方米。未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水需求呈剛性增長,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嚴峻。對于“十三五”時期的用水總量,《規劃綱要》提出:“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規劃綱要》提出要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全民節水行動計劃;堅持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對水資源短缺地區實行更嚴格的產業準入、取用水定額控制;加快農業、工業、城鎮節水改造,扎實推進農業綜合水價改革,開展節水綜合改造示范;加強重點用水單位監管,鼓勵一水多用、優水優用、分質利用;建立水效標識制度,推廣節水技術和產品;加快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工程。”
水資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略。干旱(水少)、洪澇(水多)和污染(水臟)是我國水資源高效利用面臨的三大問題,只有科學治理和高效利用各種水資源,才能實現國泰民安,山清水秀。《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指出,把發展能源、水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位置,下決心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重點研究農業高效節水,開發灌溉節水、旱作節水與生物節水綜合配套技術。水利不但是農業的命脈,還是城市的命脈,是工業的命脈,是國家的命脈。《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推進水資源科學開發、合理調配、節約使用、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要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健全完善節水技術標準體系,加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設備和器具。《規劃綱要》提出,“組織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水效“領跑者”制度是對市場上用水效率最高的節水產品給予財政激勵的政策,基本做法是: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獎補)等激勵政策,激勵能效水平最高的少數節能產品,一旦市場上有更多同類產品達到這一能效水平,政府就將激勵的能效標準提高到新的最高水平并給予新一輪激勵,依此滾動實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