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媽媽訓教團”開展幫教活動。海口市婦聯提供
記者鄧鈺
在禁毒工作一線,有一支風采卓絕的女子隊伍,她們一次次走進戒毒所、社區、農村,通過面對面交流,心貼心開導,為幫扶對象排解壓力和疏導情緒。她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海口市媽媽訓教團”志愿者。
日前,中宣部、中組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公布了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即100個最美志愿者、10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100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100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其中“海口市媽媽訓教團”榮獲“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殊榮。
走入戒毒一線 以關愛喚起戒毒動力
2004年,為了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禁毒宣傳活動,海口市婦聯發動公、檢、法、司婦女干警和離退休女干部、女企業家、社會各屆熱心女士等組成“海口市媽媽訓教團”,到社區、戒毒所等地開展幫扶教育工作。
在該訓教團的關愛下,許多吸毒人員不僅成功戒掉了毒癮,還重新自食其力走向生活的正軌。海口市石山鎮的梁某因吸毒而自暴自棄,對生活絕望。訓教團志愿者無數次走進他的家,與他談心,與他的妻女真誠交流,最終幫助他們經營起一家小攤鋪,讓梁某重歸踏踏實實賺錢養家之路。
海南天涯心理學應用研究所的負責人蔡開宇是訓教團的一名志愿者。每當回憶志愿服務經歷,她總想起一個拘謹、內向的小伙子。“幾年前訓教團組織志愿者前往戒毒所開展心理輔導志愿服務活動,一位拘謹的小伙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不愛說話,神情哀傷。”蔡開宇對記者說。之后聊天得知,這個小伙子之所以吸毒,是因為他患病的母親去世了,他選擇用毒品讓自己忘卻悲傷,壓抑對母親的思念,沒想到這種方式讓他陷入了更痛苦的生活之中。
通過一次次的聊天、互動,這個小伙子的思想終于轉變。蔡開宇說:“他漸漸意識到母親希望他過得幸福健康,只有努力擺脫毒品,才能以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式完成母親對他的期待。”讓志愿服務不流于表面,用真情打動每一位幫扶對象,是“海口市媽媽訓教團”成立的初衷,也是每一位志愿者的心聲。
走近留守兒童 以關懷撫慰孤單心靈
隨著隊伍的壯大,“海口市媽媽訓教團”的服務內容也從最初單一的禁毒幫教工作發展到包括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系統性的幫教活動,同時,關愛留守兒童也是該團的重要活動內容。
孤獨有時像一根刺,深深刺入了留守兒童的內心。他們渴望親情、渴望呵護、渴望幸福。“海口市媽媽訓教團”的志愿者們,就像其隊名一樣,以母親的情懷為這些孩子送去關愛,融化他們冰凍的心靈。訓教團志愿者通過提供家庭教育講座、心理撫慰、愛心資助等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為貧困家庭、進城務工家庭、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家庭的子女及孤殘兒童送去關愛。
“我也是一名母親,特別心疼這些孩子。”志愿者瞿衛平介紹,開展活動時,志愿者們會通過肢體接觸與孩子們拉近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溫暖,進而打開心房。在游戲過程中,瞿衛平會觀察每個孩子的反應,一些孩子愿意交流,也有一些不愛說話,比較壓抑。遇到比較沉默的孩子,她會單獨與其交流,分享他的“小秘密”,與他結成“同盟”,使孩子愿意向她傾訴,從而幫其做心理疏導。
瞿衛平認為留守兒童現象凸顯了家庭和社會對他們情感關愛的不足,如何給這些渴望正常家庭關愛的孩子一份“情感關愛低保”,值得各方深思。在“海口市媽媽訓教團”的不斷努力下,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打開心扉。同時,訓教團也由一個單純的志愿者服務隊伍發展成為婦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隊,精神文明的傳播隊,科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先鋒隊。
(海口網3月27日訊)
?
?
相關鏈接:
媽媽訓教團:別樣的“母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