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東莞仿佛成了中國城市“網紅”。3月21日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集體聚焦東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報道東莞。是什么吸引了央媒?不是企業倒閉,不是外貿反彈,甚至也不是GDP增速,而是東莞,這座因代工而興、又因代工而承受壓力的制造業城市,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探索。(3月29日南方網)
鳳凰涅槃是天方國傳說,相傳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這當然是個神話,但千百年來此典故所寓示的不畏痛苦、義無返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精神卻影響深遠。東莞近年來的產業轉型之路,似乎就蘊含著“涅槃重生”之意味。
回首東莞的成長路徑可謂曲折:靠“三來一補”起家、成為“世界工廠”,曾經的海外客商云集,讓這個城市名噪一時。但近年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東莞模式”遭遇“成長的煩惱”:海外訂單減少、企業利潤下降、經濟減速, “倒閉潮”“撤資潮”的傳聞一時甚囂塵上。如今,僅僅經過幾年轉調,東莞產業“涅槃重生”,密碼是什么?
一則,在體制改革中激發市場活力。改革是廣東的“魂”,更是東莞“浴火重生”之法寶。早在2012年,面對嚴峻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調整壓力的東莞便向改革要動力,在全國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大力壓縮行政審批事項,率先推行“先照后證”、證照分離、“多證聯辦”、企業登記注冊“一網通”和注冊資本認繳制等多項具有開創性的改革措施。正是這些改革實招,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也向外界表明,東莞仍是一片投資興業的熱土。
二則,在科技創新中培育核心競爭力。不可否認,過去的東莞產業成長是低層次的,如完全依靠人力、資本、土地和環境投入等要素驅動,正是因為“借別人的腿搓麻線”,東莞的經濟發展才會受制于人。困境面前,東莞向創新要驅動力,努力將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逐步轉向創新驅動。如今,市內蓬勃發展的986家創新型企業,已成規模的智能手機、機器人等新產業業態,成為東莞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解。在生產車間里,遍地機器人、機械手、自動化牽引車輛代替了人工,這樣的機器革命,既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穩定性,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還使得全市人才結構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不僅深度重構東莞制造業的形態和結構,更將深度改變著廣東乃至中國制造的內涵與外延,可見創新驅動力之巨大。
三則,在轉型升級中集聚企業內生動力。諾基亞的撤離,曾被解讀為東莞這個“世界工廠”衰落的標志。結果是什么?是以歐珀(OPPO)、維沃(vivo)為代表,扎根于本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民營企業正在成為東莞經濟新的主導力量。東莞興昂鞋業萬人鞋廠的停產是不是新的企業倒閉潮?答案是否定的。企業外遷,遷出去的是勞動力成本很高的代工企業,轉移的是訂單,不轉移的是利潤。更可貴的是,不少企業仍把設計研發環節留在東莞。輪回流轉之間,東莞的產業格局發生巨變,但大浪淘沙淘汰的是落后產能,留下的是核心競爭力,也使東莞從外向依賴向內外并重逐步轉變,經濟對外依存度大幅下降,可謂一舉多得。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去年底火起來的高頻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列入2016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各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吹響全面行動的沖鋒號角。廣東乃至各地如何實現“結構闖關”,需要勇氣與智慧。而東莞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無疑正是整個珠三角、廣東省乃至更廣大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可借鑒的經驗。(南方網張培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