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志愿者來到現場參與放魚行動 薜天翔 攝
350萬尾各類魚種被依次放流湘江 薜天翔 攝
30日,在長沙橘子洲戰備碼頭,350萬尾各類魚種被依次放流湘江。從下月起,湘江干流長沙段將以“常年禁漁”取代實施禁漁期制度,以更好地保護和修復湘江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
作為湖南人民的母親河,湘江魚類資源豐富。這里分布有中國最重要的家魚產卵場之一的湘江“四大家魚”產卵場,是中國魚類資源的基因寶庫、水生生物資源多樣性的典型代表。為保護湘江魚類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湖南自2013年起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實施湘江干流春季禁漁期制度,同時有計劃地開展魚類人工增殖放流。
“受酷漁濫捕、環境污染、江湖阻隔、攔江筑壩、地質災害等因素影響,湘江魚類資源明顯衰退,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三年前,在湘江干流首次全面禁漁啟動時,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局長袁延文曾憂慮地表示,湘江干流近年已采集不到鰣魚、巖原鯉等13種魚標本,魚類主要產卵場和索餌育肥場功能明顯退化,實施湘江干流禁漁制度和放魚活動已迫在眉睫。
而今,隨著各項保護措施的持續推進,湘江漁業資源逐步恢復,水域環境明顯改善。2015年,湖南在湘江衡陽江段、長株潭江段監測到魚類94種,其中鯉科魚類最多,為56種。來自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的評估結果顯示,放流“四大家魚”魚種對湘陰至城陵磯水域的“四大家魚”貢獻率提高到4.21%,遠高于2013年的2.83%;湘江放魚增加了湘江及洞庭湖的“四大家魚”補充群體,洞庭湖漁獲物中“四大家魚”的比例提高到11.55%,為近年來最高。此外,通過增殖魚類資源,有效消解了水體營養化,湘江流域以漁獲物形式移出水體的氮、磷分別為109.1噸、29.2噸,較2014年增加移除56.1%、9.3%,明顯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
“實踐證明,實施禁漁期制度,開展放魚活動,建立健全漁業資源保護措施,是促進湘江漁業資源恢復和水域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舉措。”袁延文當日表示,湖南將持續加大湘江漁業資源保護力度,一方面繼續實施湘江干流禁漁期制度,支持湘江長沙江段常年禁漁,支持條件成熟的江段延長禁漁期和擴大禁漁范圍;一方面組織湘江干流的6市30個縣市區每年進行人工放魚,增殖魚類資源。同時加大漁政執法力度,鼓勵和支持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建立漁業資源保護長效機制等。
長沙市副市長陳中介紹,為擴大湘江魚類種群規模、促進長沙漁業可持續發展,長沙市委、市政府決定從今年4月1日起將湘江長沙段7條支流的部分水域劃定為常年禁漁水域,禁漁水域禁止從事所有捕撈作業及電魚、毒魚、炸魚等違法活動。當地有關部門將安排漁民轉產轉業培訓,加大漁民轉產轉業項目和創業扶持,對捕撈設施和漁民證件進行注銷補償等,以保障禁漁制度的落實,讓漁民開始新的生活。目前長沙四個區禁漁范圍內的690戶專業捕撈漁民正在實施轉產轉業。(完)
?
?
相關鏈接:
湖南省首次在湘江長沙段實施常年禁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