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由于接連成為恐怖襲擊活動“策源地”,被諸多媒體斥為“恐怖分子巢穴”。
法國城市、青年和體育部長帕特里克·坎納說,法國有上百個地方與莫倫貝克相似。這一說法在法國政壇引起極大爭議。
【部長言論引發爭議】
坎納27日說,莫倫貝克區聚集了大量的貧困和失業人群。這一區域公務服務機構缺失,地下經濟和黑手黨猖獗。居民非常封閉,不與其他社群往來。
大量激進青年在莫倫貝克的出現與這些社會特點不無關系。按照坎納的說法,“法國目前有大約100個居住區有淪為莫倫貝克的可能性”。
法新社29日報道,盡管坎納說法國將直面這一問題,在一些被貼上“法國版莫倫貝克”標簽的城市,官員們仍然對這番言論表示不滿。
法國《費加羅報》報道,巴黎近郊瓦勒德瓦茲省阿讓特伊市的市長喬治·莫特龍說,他的轄區不是莫倫貝克,“對于這種比較,我感到很遺憾”。
巴黎郊區塞夫朗市長斯特凡·加蒂尼翁認為,這樣稱呼某些城市是一種語言暴力。
法國右翼勢力則對坎納的觀點表示歡迎。“我們總算有一位部長,坎納,清楚地道出了真相,”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主要領導人之一弗洛里安·菲利波說。
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也對坎納的話表示部分贊同。他說,法國一些貧窮居住區(主要是移民居住區)經歷了“圈地、宗教化和激進化”的過程。
“法國版莫倫貝克”的說法也并非坎納一人所言。一名警方消息人士說,法國有大量小型的“莫倫貝克”,不單單只是在郊區。警方發現,那些深受宗教激進思想影響的居民區恐怕難以為治安力量所能控制。
【激進與貧窮難言有關】
“如果從貧窮和失業的角度看,法國一些居民區同莫倫貝克確實存在相似之處,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簡單地把極端意識形態同貧窮關聯起來,”巴黎政治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安托萬·雅爾丹說。
法新社報道,許多從法國前往敘利亞加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激進子出自中產階層家庭。而且,專家們一直以來都拒絕把貧窮與極端主義直接掛鉤,他們認為坎納的言論是對工薪階層的污蔑。
“坎納的言論是把貧民區視為一種威脅,他所領導的部門本應反對這種觀點,”南特大學城市社區專家雷諾·愛潑斯坦說。
法國社會黨第一書記讓-克里斯托夫·岡巴德利斯表示,“在這些居民區,依然有人獲得成功,也依然有人獲得不錯的學歷。”
為了打擊犯罪,法國政府已經在全國范圍圈出80個重點治安區以及1300個治安關注區。這些區域大多數位于諸如巴黎和馬賽這類城市的近郊,往往破敗不堪、犯罪猖獗。
坎納25日公布一份包含12個首要重點治安區的名單。這些居民區與25歲以下青年失業率高達42%的莫倫貝克區有諸多相似之處。(陳丹)(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鏈接:
“伊斯蘭國”已訓練至少400名恐怖分子 目標直指歐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