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布拉格拉尼莊園同捷克總統澤曼舉行會晤。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3月28日-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捷克共和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與捷克總統澤曼、兩院議長和總理等進行了友好會見和會談,共同繪制中捷兩國關系未來的發展的藍圖。
2014年捷克社會民主黨上臺執政之后,中捷關系一掃哈維爾執政期間霧霾,開始行走在“晴朗的天空下”。中捷關系出現轉機,并駛入快車道。這既得益于捷克政治家從癡迷意識形態改為經濟外交,開始從國家利益角度設計同中國關系,將對華關系置于捷克的外交的優先位置;也有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斷增大有關。最近3年來,隨著捷中高層互動加強,兩國經貿聯系日益緊密,捷克政治家認識到,“與中國合作”即意味著另外一種發展機遇,因此,需要在新的平臺上重新構建與中國的各領域關系。如今,捷克史無前例地高規格接待習近平主席就是表達這樣的心愿:搭上中國發展的“東方快車”、主動擁抱中國投資、進軍中國市場、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謀求共同發展。
正是在這樣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成功實現了對捷克的歷史性國事訪問,同捷克領導人就深化政治和戰略互信、提升各領域交流合作水平達成廣泛共識,
為雙邊關系注入了新的內涵。雙邊關系的新內涵大致反映在三個層面上:第一,提升中捷兩國關系,賦予中捷關系新高度;第二,以點帶面,推動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取得新成就;第三,通過提升中捷雙邊關系,擴大中國-中東歐16國多邊關系,進而為中歐關系進一步向前發展增加“側供給”。
習近平接受布拉格市長代表該市贈予的城市鑰匙。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在雙邊關系層面上,中捷兩國的政治水平將因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得到極大提升和不斷鞏固。在此基礎上,雙方尋求更廣泛的共同利益,開展更深層次合作。經濟上,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兩國協調各自發展戰略并進行愿景對接,并將仿照《中國-中東歐合作中期綱要》共同編制中捷合作規劃綱要,籌備重大項目。雙方一致認為,必須為推動擴大貿易規模和雙向投資創造公平透明和友善的政策環境。除加強在汽車、航空、機械等制造業領域的產能合作以外,中捷兩國要在納米、醫藥、生物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進行合作,探討通過三方合作等方式拓展民用核能領域合作和中小企業合作。金融合作將是今后的合作重點之一,將適時推動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使用本幣結算,探討在捷克設立人民幣業務清算機制的可行性。人文交流是雙邊關系的重要基礎,鼓勵青年和學生交往,讓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相傳、歷久彌新。
在中國與中東歐合作層面上,捷克是中東歐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隨著中捷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中捷兩國不僅將繼續推動雙邊關系的不斷發展,在多邊關系中,捷克希望借助自身的地理優勢、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在16+1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捷克與中國在衛生、地方合作及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一直走在中東歐國家前列。此次高訪期間,中捷兩國又列出了在諸多領域進行積極合作的清單。如果中捷雙邊合作取得長足的、突破性的發展,將對中國同中東歐合作起到帶動和示范作用,進而進一步推動中國與其他中東歐國家的雙邊或多邊合作。
在中歐關系層面上,捷克是中東歐的重要國家,中東歐是歐洲的重要部分,中東歐16國中已有11國加入了歐盟。新成員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歐盟經濟發展的新源泉。同時,中東歐新成員國作為一個整體,其在歐盟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發展中捷關系,是向外界表明,中國不但重視同歐洲大國發展關系,也看重同歐洲較小國家的關系。捷克不但是中東歐地區較為發達的國家,它在地理上更靠近西歐國家,捷克希望在加強同中國各領域合作的同時,也能夠發揮其位置優勢,成為中國走入中東歐乃至西歐的重要門戶和橋梁。中國政府一直宣稱,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與中歐合作是相向而行。習近平主席在捷克《權利報》撰文提出的發展中捷關系的政治互信、戰略對接、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區域合作、中歐合作六領域與2014年他在訪問歐盟總部時提出的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并行不悖。
因此,無論是在中國與歐盟合作的大框架下,還是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中,提升中捷關系質量和擴大雙邊合作領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習近平主席的此次訪問是里程碑式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