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中東歐就選擇了捷克共和國,獨立訪問一個非大國并且一呆就是三天,這在習主席的訪問史上是少見的。“學習中國”小編認為,這因為捷克是習近平構建中國與中東歐、中歐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點。3月30日,習近平在布拉格出席中捷經貿合作圓桌會時指出:“中捷雙方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國際、地區、雙邊問題中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在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
圖為:2016年3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捷克總統澤曼在布拉格共同出席中捷經貿合作圓桌會。習近平發表題為《傳承友誼,繼往開來,開啟中捷經貿合作新時代》的重要講話。
一、經貿合作支撐共同體
經貿合作是習近平構建命運共同體理念核心支撐。2012年以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搭建起了一個多層級(國家領導人會晤、部長級會議、協調員會議、地方領導人會議)、寬領域(經貿、農業、工業、旅游、教育、文化等)、全方位(政府、企業、智庫學界等)的網狀交流與合作平臺。
3月29日習近平在捷克總統澤曼會談時指出:“當前,中捷關系已經進入春華夏實的時候,發展勢頭積極向好,雙方高層交往密切,經貿等各領域合作蓬勃發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亦即“16+1合作”,是中國和中東歐16國開展經貿間合作的主要平臺,平臺主要致力于推動貿易投資方面的務實合作。習近平主席對此平臺高度重視,他指出:“我們愿同包括捷克在內的中東歐國家一道,為做大做強‘16+1合作’共同努力。” 2013年11月,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二次會晤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出臺的《布加勒斯特綱要》涵蓋投資、經貿、金融、互聯互通等六大領域。2014年5月,“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中英文雙語官網正式啟動。2014年9月在廈門舉行中國一中東歐國家投資促進研討會,決定成立中國一中東歐16國投資常設秘書處。同年11月16日,第二屆中國一中東歐國家投資促進機構聯系機制工作會議在波蘭華沙舉行,中國一中東歐16國投資常設秘書處正式成立。這是中國一中東歐對話機制在中東歐的首個常設機構。2014年12月,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發表的《貝爾格萊德綱要》涉及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各個方面,包括推進互聯互通、促進經貿投資、擴大金融合作、拓展科技創新、環保、能源領域合作等內容。2015年11月24日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在蘇州舉行,中國和中東歐16國制訂《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明確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方向和重點,進一步釋放合作潛力,推動“16+1合作”提質增效。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已經碩果累累。2010年到2014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額已經從439億美元提升至602億美元,提升了37%。16個國家中,對華貿易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上述五國占到了貿易總額近80%。投資方面,目前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的投資額超過50億美元,中東歐16國在華投資超過12億美元。相互投資總額前五位的國家依次是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波蘭和保加利亞,上述五國合計占總額的81%。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之間最有想象力的聯系。習近平指出:“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以及中歐不斷加強戰略對接,為‘16+1合作’匯聚了更為蓬勃的動力,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中東歐國家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必經之地。在“一帶一路”經過的60多個沿線國家中,中東歐國家就占了1/4。“一帶一路”為密切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通過“一帶一路”的紐帶作用,將歐亞大陸不同政治經濟體制、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資源稟賦、不同文明的國家聯通在一起,既可以加強國家間經濟協調,又可以促進歐亞大陸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其中,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環節。在中東歐16國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自北向南橫貫歐洲大陸中部,連接歐洲東西部;位于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黑山地處歐洲、非洲、亞洲交匯處。中東歐國家的港口設施、鐵路交通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建設正把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更緊密地聯系起來。
圖為:2016年3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捷克總統澤曼在布拉格共同出席中捷經貿合作圓桌會。習近平發表題為《傳承友誼,繼往開來,開啟中捷經貿合作新時代》的重要講話。
二、民心工程維護共同體
“民心工程”是習近平構建國家之間命運共同體的穩固劑,習近平多次強調:“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源遠流長的深厚友誼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堅實基礎,也是構建中國與中東歐、歐洲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習近平3月29日在同澤曼會談時指出:“捷克是最早承認并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兩國和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有了良好的民意基礎,才會在合作的路上走得更遠。在習近平與澤曼會談時,雙方一致同意擴大各領域人文交往,發展民心相通工程,深化教育、旅游、地方、體育等合作,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為雙邊關系長期穩定發展夯實社會基礎。
在新中國的對外關系史上,中東歐國家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中東歐國家是第一批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在新中國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東歐國家的支持幫助讓我們度過了百廢待興的崢嶸年代。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國際形勢、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國情都發生了不同變化,但雙方友情歷久彌堅。2004年,中國與羅馬尼亞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關系”;2005年,中國與克羅地亞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2009年,中國與塞爾維亞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11年,中國同波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12年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掀開了雙方深化合作新的一頁。2014年4月和10月,捷克外長和總統分別實現了近15年和10年以來的首次訪華,推動中捷友好關系大步向前,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又將中捷、中國與中東歐關系推向歷史新起點。
中東歐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國家集合體。一般來說,“中東歐國家”包括德國與奧地利以東,希臘以北,波羅地海以南,俄羅斯及獨聯體歐洲成員國以西地域上分布著的16個國家,即中歐五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波羅地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東南歐八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以及阿爾巴尼亞)。中東歐國家總面積約13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 23億。由于中東歐處于不同政治文化和宗教文明的交匯處,因而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價值。
中國人民對中東歐國家素有深厚感情。對于一些上了年紀的中國人,中東歐對他們來說絕不陌生。《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多瑙河之波》等電影,拉近了我們和中東歐的心理距離。在《奏響中捷關系的時代強音》一文中,習近平指出:“上世紀50年代,捷克著名畫家斯克萊納爾到訪中國,同吳作人、齊白石等中國美術大師結下友好情誼。斯克萊納爾回到捷克后創作了許多《美猴王》畫作,被稱作孫悟空的第七十三種變化。《鼴鼠的故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動畫片。小鼴鼠憨態可掬、善良勇敢的卡通形象深受中國廣大少年兒童喜愛。音樂大師斯美塔那創作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和文學家哈謝克的著作《好兵帥克》在中國廣為人知。”
圖為:2016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捷克布拉格會見布拉格市長科爾娜喬娃,并接受科爾娜喬娃代表該市贈予的城市鑰匙。
三、創建中歐命運共同體新支點
中捷建設戰略伙伴關系、構建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與中東歐構架命運共同體的支點,也是中歐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新支點。“16+1”合作是中歐關系新亮點,處理與發展好同中東歐國家的關系是建構新型國家間關系的一種創舉,具有重要的示范價值。我們將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納入“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框架,對促進“中歐共進,相向而行”建設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3月31日習近平在布魯塞爾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時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歐是利益高度交融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歐是發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體,中國將繼續從戰略高度看待歐洲,支持歐洲一體化建設,相信歐洲各國人民也將同樣支持中國人民走好自己所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東歐國家是歐洲大陸一體化制度空間的有機組成部分。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為歐盟成員國。在11個已入盟的中東歐國家中,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已經加入歐元區。尚未入盟的國家有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波黑和阿爾巴尼亞,這些國家均以加入歐盟為對外政策的優先目標。這就決定了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是在中國一歐盟關系總體框架下的合作。它構成了介于中國——歐盟關系與中國和歐盟成員國雙邊關系之間的一個次區域大雙邊交往層次和平臺,在豐富、完善中歐關系整體形態與布局的同時,也凸顯了中國在對歐外交不同交往層面之間保持平衡和良性互動所面臨的挑戰。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同中東歐16國領導人會晤時特別強調:“中東歐國家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和中東歐的關系也是中歐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進中歐關系,合作共贏是關鍵。2015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時也曾說:“中歐是命運共同體,雙方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雙方要牢牢把握中國發展和歐洲經濟復蘇兩大進程帶來的合作機遇,圍繞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把以貿易為主要驅動力的合作,打造為更全面、更強勁、更高端的多引擎合作。中歐已就“一帶一路”建設與歐洲發展規劃、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投資計劃、“16+1合作”與中歐合作“三個對接”達成重要共識。中歐雙方要尊重彼此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加強在改革等方面對話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理念貫穿中歐合作始終。雙方要堅持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共同管控經貿問題,把貿易摩擦的火花壓下去,讓繁榮發展的火焰旺起來。雙方還要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動制定公正、合理、有效的國際規則。
習近平指出:“當前,中歐雙方都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中國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不久前頒布實施的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致力于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努力在未來5年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歐盟正致力于保持經濟復蘇勢頭,大力提升歐盟經濟發展競爭力。在此背景下,中歐雙方發展戰略契合度高、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中國愿同歐盟一道,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中歐雙方應當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斷深化各自發展戰略對接,加強在國際舞臺上的溝通和協調,攜手努力,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
新形勢賦予中國—中東歐、中歐友誼和合作新的戰略內涵。習近平主席此次中東歐之行將給雙方關系賦予全球性戰略意義,進一步筑牢中歐“民心工程”和“命運共同體”。
相關鏈接:
習近平捷克行:圍繞三大主軸將兩國關系推向新高度
習近平會見韓國總統樸槿惠
習近平會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