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進入新一波創新浪潮,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我國同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上。高度依賴低端加工組裝、缺乏技術創新和品牌的產業體系已越來越不適應競爭環境的變化。如果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難以轉換,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于下風。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體會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一是在國家層面要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力求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等戰略性領域有所突破。二是在企業層面要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鼓勵企業開展顛覆性技術創新。在主要產業領域從過去追趕為主轉向追趕和引領并舉。三是在社會層面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現在年輕的創業者普遍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具有國際化視野,從中會孕育出一批新的企業和企業家。四是在產業層面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在裝備領域取得突破,從傳統制造走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五是在體制層面要構建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強化金融支持創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創新培養和吸引人才的體制。
“創新”是著力點,“發展”是落腳點,關鍵是建立創新驅動發展的機制。一是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是不同的,企業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創新。而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產業標準和商業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從而為創新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是技術成果的商業化。要把創新的平臺搭建在企業,只有企業才能夠敏銳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機會。三是尊重創新人才。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要素。尊重人才,就是要給創新人才足夠的回報。四是營造創新的金融生態。金融是創新的血液。金融創新往往與技術創新相伴而生。要支持風投、創投、私募、眾籌等融資工具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五是在試錯中找準創新方向。引領型創新往往是在目標模式和技術路線還不清晰的情況下推進的,在這個情況下最需要的是讓千千萬萬的市場主體去試錯,在試錯中找準創新方向。六是鼓勵企業邁出國際化步伐。企業不能滿足于在小河里游泳,要到國際市場汪洋大海中搏擊風浪才能增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為作者在第七屆紫光閣論壇上的發言,有刪減。)
?
?
?
相關鏈接:
清明節緬懷祭祀也需創新先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